【金門鄉野傳奇】盧遠仙人的故事兩則
根據金門民間傳說,古代的金門曾經住過一位神仙,名字取名為「乞丐仙」。在他出生的夜晚,小島上曾出現一到青光,仔細一瞧才發現那赫然是一條熠熠生輝的金龍穿破夜空而過,而這名嬰兒天生就是皇帝命之人。
不過,他的母親卻是很壞心眼,是個尖酸刻薄的婦人。至於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她時常為些有如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與鄰居發生爭吵或衝突,且還鬧得不得安寧。有一日,這位母親又從外面怒氣沖沖地跪在灶前,當面對著灶君發誓時說過這麼一段話,她說道:「灶君呀!灶君,我要我的兒子將來做官出頭的那一天,就一定要在屋前種木枷,用竹子拿來做竹鞭,好來報復世人之用!」只是,灶君一聽,想到「前種杉,後植竹」這句話。哎呀;不得了,認為此誓言非同小可,於是趕緊去報告給仙人呂洞賓,仙人在得知詳情後,就若有所思的說:「既然做官就種杉植竹,那要是萬一做了一國之君,到時候豈不是要燒銅爛鐵,大動干戈,報復不已,那還真是蒼生之苦啊?那個國家還有救嗎?」幾經三思之後才成定局,就做出決定要讓這位小孩的「皇帝骨」一夜之間全被換成「凡骨」。
帶回天命的灶君,依令行事。只是,灶君心腸也很軟,他是眼睜睜看到這麼一個大富大貴的一身皇帝骨,一寸寸地變為凡骨的過程,難免會捨不得。因此,慈祥的灶君再如此不忍之下,偷偷地保留了小孩子的一張「皇帝嘴」。
後來,這名小男孩長大,便取名為盧遠,據說他既沒有考上功名,對於一技之長也沒啥興趣,故整天東飄西盪的、游手好閒,最終淪落為街頭流浪漢。但是,偏偏就是他那一張嘴吧總是特別靈驗,凡是所說的事情或話語,經常都能成真且每說必中,自己也因此種「乞丐身、皇帝嘴」的特質在,所以鄉人們均稱他為「乞丐仙」。
一、乞丐仙與烈嶼的由來:
古早人說烈嶼和大金門之間本來是相連的,且沒有過海,那時它和大金門水頭有幾公尺的土地相連帶。後來是有位仙人,也就是俗稱「乞丐身、皇帝嘴」的盧遠,因他在說話時時常語出驚人,也就是說凡是他所說過的話,都能成為真實的,於是人們常說這是「盧遠嘴,說了算。」
舉例來說,當時的他來到了古寧頭港(昔日),看到這些進港中的漁船經常都要轉來轉去才能轉進港裡,讓他覺得很麻煩,於是經他開口這麼一說:「這條港路上的半島其實應該讓它「離嶼」去,讓出一條港路,好方便這些漁船可以順利進港。」
任誰也沒想到的是,他此話才這麼一說出而已,便立即有了動靜跟回應。這時突然間,烈嶼那塊島嶼就開始慢慢的裂開來,就一直開、開、開,結果就離開了大金門,所以就叫做「離嶼」,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叫成了「烈嶼」。
二、「乞丐身、皇帝嘴」的相關靈驗故事:
有一天,盧遠跑去某地方跟小孩子玩耍,這群孩子平日都愛玩做皇帝的遊戲,那盧遠就說:「來!該我做皇帝了,那你們就要給我跪下不能起來喔。」而孩子們也就照辦,然後便按照先前輪流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當上皇帝過過癮。
剛開始時是盧遠本人先當皇帝,後來其他孩子也按照順序當皇帝。沒想到盧遠這一拜下去,竟然接連其他孩子也整個趴下去了,沒有一個是站起來的。這就說明他本人是帶有皇帝命的。如果盧遠說要坐在那個地方,而其他不知死活的孩子也要去坐的話,就會馬上頭痛或肚子痛相當的不舒服,那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盧遠的那個皇帝命。
這時,就有一個孩子王提議說:「那不如我們就來玩個殺牛共食的遊戲吧!」眾人回說:「什麼呀!要殺牛但哪裡有牛啊!」正好有個孩子平日就有在幫他母舅養牛,盧遠就說:「你們那牧場不是有一群牛嗎?就把牠殺死啊?」但是這孩子回說:「不行啦!殺死了,我母舅那十隻可都是我在養的,殺了一隻不就少了一隻嗎?」顯然,那位幫母親養牛的孩子不是很贊同,盧遠馬上接著話就說:「乾脆就直接殺了啦,不要緊的!若真的有事情我會負責啦!」後來,果真那頭牛就被他們殺了,且他們還把那隻牛煮去一起共食吃掉了。
此時,那位養牛的孩子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的說:「等一會兒,我母舅就要來清點牛隻了!今日有十幾隻,但是少了一隻要怎麼辦呢?」盧遠滿是自信的回說:「沒要緊的!你先去把那個牛頭放在爛田裡。」等到時間晚了,這名養牛孩子的母舅就說:「奇怪了,天都黑了,怎麼還沒有趕牛回來呀!這小子,怎麼養牛養得這麼晚!」就跑去外頭喊他說:「還不快回來!牛還少一隻啊!快去帶回來啊!」只是,他那個養牛的外甥,一直不敢跟他說牛早已被牠吃了,沒想到盧遠竟然接著對方的話,嘴裡說出:「少了一隻是嗎?牠就沉在這片爛田裡啊!」因為盧遠之前就曾經跟牛頭說:「牛啊!牛啊!等一下如果有人來叫:牛啊,要回去了,要回去了!那就要回應哞哞的聲音,表示您知道或聽到了。」然而,這隻牛已經只剩牛頭了,因為盧遠是皇帝嘴,結果經過他這樣一說,那位母舅要叫牛回去時,沒想到這牛還真的發出該有的叫聲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