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聯絡簿背後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墨客。
點閱率:1,183

聯絡簿是國小階段,親師溝通重要的媒介,它的用意,有著意見交流、情感維繫的功用,是一種溫馨、軟性又方便的互動方式,但是,當聯絡簿成了親師、親子間沈重的負擔時,它可能是家庭問題的玄機所在。在零星帶過的幾個孩子中,就有幾個是令人覺得不捨的。
阿元,出生在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母親在外地工作,父親因案入獄服刑,由不識字的外婆和作息不定的阿公撫養。有好幾回,發現他的聯絡簿經常沒簽,便心血來潮特地到他家拜訪,才發現外婆根本看不懂聯絡簿上抄了什麼東西,而阿元回家時,外公不是在外頭,就是早早就睡了,連阿元主動放聯絡簿在桌上,阿公也「眼不見為淨」,所以家長簽章的欄位經常是空白的。當然,要簽收的回條、要簽名的考卷、作業,也只能碰碰運氣,就算簽了,也未必能夠「以示負責」。看到這樣的聯絡簿,往往越看越令人鼻酸。
還有另一位孩子,父親重症,經常跑醫院,母親久病在床,幸好兩個孩子很懂事,回到家總是家事、作業自動優先完成,再料理父母的事,還得過縣市的最高榮譽。每當我在聯絡簿上註明:「小琪服務熱心、負責任、課業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等正面鼓勵時,換來的都是「空白的回饋」,或者是「橡皮圖章」,後來才知道,父母親沒有能力寫字,要不就是精神不濟,與子女做課業的時間擦肩而過;而「橡皮圖章」則是姐姐擅自拿自己的印章當做簽名來蓋,後來才發現與母親的名字不吻合,自己簽名的事才曝光;我沒有責備他們,因為我認為,姐姐能瞭解聯絡簿的用意,也會擇重點告知父母,因此,簽章是「有責任的蓋章」。
還有幾位大相逕庭的案例。有一位家長,非常關心子女的學習狀況,二三天聯絡簿就會出現家長對老師與孩子的期許,位置不夠寫,浮貼再浮貼是常有的事,因此,不僅老師壓力大,連孩子的壓力都可見一斑。有一次聯絡簿上我要求孩子把考試的分數寫上,志聖的聯絡簿上竟有用立可白塗改的痕跡,幾天後,謊稱聯絡簿不見了,後來才得知,聯絡簿讓志聖備感壓力,也常藉口老師沒發考卷、全班都考不好……等。
當然還有更多類型的「聯絡簿故事」,有不斷鼓勵老師的,有不斷鼓勵孩子的,有對老師的提醒視若無睹的,有對老師的建議滿滿回應的;不同的聯絡簿,來自不同的家庭,造就出不同的親、子個性;當老師下次批閱聯絡簿時,或是家長簽名時,記得多看幾秒鐘,也許背後的故事就在這之間,而你可以解決、發現的細微之處,也就在這些蛛絲馬跡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