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退休與聚會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清陽。
點閱率:880

 媒體報導由於普遍少子化之故,世界人口老化的程度日益嚴重,讓人覺得到處都有人在談論老人社會的議題,好比日本在許多年前,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據說此種情況不久將會成為全球大部分地區共同的現象。
針對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學者專家已經提出很多建議,不僅是在政府的政策面有所建言之外,對於每一個人的心理層面,也有頗多積極性的論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可以妥善面對老年生活。
有人把老年生活稱之為「第三齡」階段,在專家們的許多建議當中,有一部分蠻重要的主張,就是希望老年人可以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藉由左鄰右舍和比較親近朋友之間的聯繫,得以沖淡孤寂、無聊、封閉或是憂鬱的負面情緒,因而可以安排一個正常作息,以及生活內容豐富的精采晚年。
提到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話題,想起將近十年以前,旅居美國的大學同學 Andy返國探親,於是聯繫班上同學舉辦畢業三十年同學會,地點選在淡水母校淡江大學,當年來了幾十位老同學參加聚會,重溫幾十年前的生活點滴並且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接下來三、四年又陸續召開同學會,可是每一次參加的同學越來越少,最近幾年甚至沒有再舉辦類似的聚會了,轉眼之間算算日子幾乎可以籌劃舉辦畢業四十年同學會,想想大家到了邁過六十歲之際,彷彿時間過得特別快的樣子,也許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吧!
針對於老同學最近這幾年疏於連絡的情況,日前在網路社群看到另外一位同學 Mino 寫下一段訊息,他說這些年來越來越相信,人與人的相聚動力與情誼深或淺,好像多少和彼此之間的磁場頻率有關。
他又說,最近在課餘之暇投身於茶園農場之經營,非常樂於享受當作一位文人農夫,復由於和自然環境更為親近之故,因此相信一切都是源自於「自然而然」的定律,尤其人們所發出之頻率、想法和心性如果十分相近的話,大家自然就會彼此靠近和緊密聯繫,否則的話就不會經常想要聚在一起了,這種情況應該就是所謂志同道合的道理吧!
事實上Mino對於友誼深淺的感觸良多,除此之外更有感於目前正流行的網路潮流,使得大家沉浸於虛擬世界,因而忽視彼此面對面的情誼,所以寧可在網路祝福群組網友生日快樂,卻也不會親自打個電話寒暄一番,以致於竟日在把玩手機與無厘頭的忙碌之中,往往度過蒼白與空虛的每一天。
Mino的感慨似乎印證了同學會中斷好幾年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也覺得不無道理之外,是否大家仍然在職場上班而還沒退休也有些關係呢?還是找不出時間和朋友連絡只是一種藉口?不過看到他的友誼磁場頻率之說,確實是很有見地而且還蠻有趣的看法。
其實有些人也許會用忙碌和工作當作藉口,總是把一些計畫推延等到退休之後才去做,好比和家人一起出國旅遊,或是學習各種才藝和休閒技能,乃至於投身於社區義工行列,通常是在規劃退休生活的一些選項和內容。
然而提到大家都會面臨退休的議題,不禁想起有一位法國作家伯納‧奧利維在其著作「60人生多美好」一書當中,認為每當人們在退休之後,平日許多工作內容、人際關係、緊湊的行程表和規律生活步調,通常會在生命中瞬間消失,因而空出很多難以排遣的時間,以致於生活得極其鬆散、無趣而且很快失去了目標;至於偶爾參加一些熱鬧滾滾而且溫馨的聚會,雖然在臨別時留下信誓旦旦的約定,可是終究會在無常與變化之餘,只剩下淡淡的落寞與孤寂之憾。
因此伯納‧奧利維對於退休與維持友誼的感觸良多,他套上麥克阿瑟的名言認為「老兵的友誼不死,可是只會逐漸凋零」。
當然作家並沒有屈服於邁入老年的現實情況,也不願意在退休之後,只是成為等待前往墳墓之路而已,因此他規劃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朝聖之旅,他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展開一段幾乎是苦行僧一般,啟程前往西班牙「孔波斯泰拉」行腳之旅,那是距離三千公里而且充滿驚奇與冒險的路程。
伯納‧奧利維結束這一段個人史無前例的朝聖行程之後,他接著又規劃為期四年的中國絲路行腳之旅,當然其過程備極驚險、艱辛、困頓和勞累的旅程,不過卻在生理與體力到達極限的情況下,心中充滿感激、喜悅、而且極其豐富之心靈與幸福的感覺。
他更在行腳的過程當中,想要創立一個稱作「門檻」的基金會,其目的就是藉由行腳的鍛鍊與苦行,來幫助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回歸到正途,然後得以重新獲得社會各界的接納,讓每一個犯罪的小孩子,因為透過這樣的心靈淬礪之後,能夠獨立自主和貢獻所學而有益於群體與社會。
他的夢想終於能夠實現,根據書本中的敘述,參與門檻基金會所提供與協助的青少年犯人,大約百分之六十的孩子會改過向善,比起當地監獄矯正只有百分之五犯人回歸正道的比率高得太多,這樣的結果讓作者頗感驚訝,而且也在六十歲退休之後的生活更覺得有意義。
我們談到同學會歡樂聯誼的現實情況,也轉述 Mino 的順應大自然頻率之感觸,然後看到那位法國退休作者所分享的豐富生活面向,雖然也許一面感覺到退休生活離我們很遠,可是在某些方面又覺得蠻熟悉,宛如生死大事,好像都是大家都會面對的問題那樣,無法逃避卻又不見得有妥善的規畫。
因此針對退休與聚會的話題,雖然我們覺得沒有絕對的相互關係,不過也許這就是多數人們一定會面對的人生過程;至於要如何選擇一個適度的人際關係,以及值得大家期待的退休生活,那就屬於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與獨特選項之作為了,不是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