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壞的電表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肅俊。
點閱率:1,114

我所居住的那個村莊,民國五十好幾年了,金門電力公司才開始架設各種電線。高壓的、低壓的,粗的、細的,透過高高的電線杆連結,輸入到每一戶村民的家裡,讓我們從點蠟燭的時代進入到點電燈的時代。
村子裏頭大部分的人家都有接來自於金門電力公司的電,但也有一些鰥、寡、孤獨的,捨不得花這個錢,硬是不享受這個時代進步的成果,自己過著以前摸黑點燈的日子。如果你走在村中的泥巴路上,想猜猜哪一家有電,那一家沒電,很容易的。就是看看那一戶人家周遭有沒有電線杆,有沒有就一目了然了。那如果是晚上,那就得費一點周章,因為有電的人家,諾大的房子裡,點來點去,了不起就是十燭光的燈泡,加上以前的燈泡品質差。遠遠看,只是點蠟燭的放大版而已,看不出燈火光明的景象。還有一些人家,電燈只點在神明桌上,那燈泡~哈、哈、哈~只是比雞心大一點的那種燈泡而已。其他用途,還是點蠟燭。為何如此?原因在於:大家深怕超出基本度數太多,要多繳很多錢,如果惹來政府的關懷,村公所的關切,那就划不來了。再來用電是一種奢侈行為,當然,能省則省。
我們家有了電之後,當然就要增加一些進步的景象,得添購家電設備。「娘在進城時曾看過那種插電的電茶壺,水燒開了還會嗚嗚叫」娘要爹到城裡賣菜的時候,順便買一把那種插電的電茶壺回來,來改善家裡燒開水的麻煩,這樣燒開水就不用每天「啟鼎動灶」的,大費周章。燒開水只要將電茶壺裝滿水,再接上電源,就等他嗚嗚叫,然後拔掉電源,滾燙的開水就大功告成了。這期間還可以做很多事,不像用灶燒水,要專人伺候,還要一直掀鍋蓋,才能知道開水開了沒。買回來當天,馬上試驗,我們兄弟姊妹個個瞪者金魚眼,圍繞在四周,一直到水開了,水蒸氣沖開了茶壺的汽笛,發出了嗚嗚聲音,這神奇的景象讓我們目瞪口呆。直到娘賞我們一人一杯白開水,我們才滿意的離開。
清水嬸住在我們家附近,一個人生活,孤寡了很久,孤僻的個性,與鄰居的互動並不多,有時還不太願意從她家門口經過。清水嬸打從清水叔落番,她就獨力照顧家中二老。多年過去了,清水叔也一直音訊全無,接著二老又相繼謝世,只留下她孤寡一人。這其間雖有村人們不時而有限的接濟,她個人還是硬挺了下來。嚴肅的臉龐,帶者歲月的滄桑,獨自與命運相搏鬥。她那孤僻的個性,或許就是這樣造成的。這回金門電力公司來村中牽電,她就死命不接。不管村長好說歹說的,她就是不從。一直到很久了以後,她們家的電才鋪設完成。鋪完後,其實有鋪跟沒有鋪是差不多的。因為她只在客廳的上方牽了一條電線,電線固定好後,垂下來一個燈座,燈座上裝了一個五燭光的燈泡。電線的另一邊分接了一個插座,以方便插電器用的。就這樣完成了她家的電線鋪設。
有了電加持的清水嬸,生活並沒有過得比較好。由於她家都沒有用電,在每個月電力公司的抄表員到各家戶抄電表時,清水嬸家都是零度。久而久之,電力公司也就習以為常,有時更過門不入。
有一天,清水嬸家來了客人,是她同母異父哥哥的女兒,還帶著姑爺來認親,給姑姑報喜,言明下月初十女兒出閣。特來請姑姑光臨同喜。這突來的驚喜,清水嬸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簌簌的眼淚一直掉下來。(因為她已經很久沒有享受這種天倫之樂了,沒啥經驗,還真真有點不適應。)還好有鄰居們的幫忙,又是幫她借壺燒水、準備茶杯、幫忙整理環境的。讓清水嬸用最大的誠意(電茶壺煮出來的開水),來款待初次見面的姪女、姪女婿。
已逾不惑之年的她姪女,從小過繼給旁人做童養媳,她探聽出,姑姑是她在世唯一的親人。長大後,第一次與姑姑相認,這也是她懂事後首次拜訪她姑姑。姪女看到姑姑生活的窘相,一時悲從中來,不能自己,暗恨自己沒有盡到做晚輩的責任,照顧自己的親人。在鄰人的好說歹說下才轉悲為喜,互道這大半輩子的生活點滴。這景象更感動了現場諸多的街坊鄰居,陪著她倆掉眼淚。深讚清水嬸有一個好姪女。此後她姪女更三不五時的來探望,除了訴訴親情外、還幫清水嬸解決生活上瑣碎的點滴。她想在自己有能力時,能夠多幫助自己的姑姑。
村人們大都歡喜清水嬸有一個孝順的好姪女,從此後生活比較有依靠,不像以前那麼拮据。然清水嬸表象如此,暗地裡卻常常發愁。她在愁什麼呢?原來她在為電費發愁。因為她姪女帶來了電茶壺,來時幫她燒一壺,要走時又燒一壺,她覺得這樣要用掉很多電,當然得繳很多電費。對一個生活節儉的人,面對可以省下而不下的費用,心理有如刀割。可又不能叫姪女燒水時跟自己一樣用灶燒,所以她常常為這來發愁,把親人相處的喜悅都沖淡了。
抄電表的職員,每個月如期的到各家戶抄電表,好計算電費。這次抄表員來到清水嬸家時,清水嬸相當緊張,她不知抄表員會跟她說,這個月用了幾度電。直到抄表員跟她說:「阿婆,你這個月跟上個月一樣,都是零度。」要離開時注意到旁邊的電茶壺,又說:「阿婆,用電茶壺燒開水卡方便卡衛生啦」說完後,笑笑的離開她家。此時的清水嬸才大大鬆了一口氣,深鎖的眉頭,才有了一點舒展。
幾個月過去了,清水嬸覺得很疑惑,這水打從姪女認親後,用電茶壺燒開水已不下數十次了,奇怪呢?為何每個月都是零度,都不用繳電費?她把這事偷偷的埋藏在心裡。直到有一天,她姪女也跟往常一樣,來到了家裡,幫忙做完家事後,兩人話家常時。這一次,清水嬸提起勇氣,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了姪女。起初,她姪女也覺得很奇怪,想不出哪個環節有問題,直到她用電茶壺燒水時,走到電表下方查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管你電怎麼用,電表的指針就是不會動。啊!家裡裝了一個壞掉的電錶,難怪計算用電的指針不會動,所以用電度數永遠都是零度。
理解了真相後,清水嬸把這個(好處)開始與鄰居分享,她先偷偷的告訴同村一起嫁過來的李大媽。每天讓李大媽家的小孩來家燒兩次開水,接著又低調的分享給其她鄰居。家裡有了壞的電表加持的清水嬸,心情變好了,生活變有趣了,每天不再愁眉苦臉了,她忙進忙出的,樂在其中。因為每天有不停的人到清水嬸家燒開水,有時人潮太多時,清水嬸還得主持公道,安排個先來後到的。人潮整天把清水嬸的心情搞的大好,彷彿年輕了好多歲。當然鄰居們開水也不是白燒,家裡有作物收成時,或有賣剩的漁獲、什物,也會分享給清水嬸。大家禮尚往來,互相幫忙,讓日子過得很愉悅。
大家也許很難想像,一個壞掉的電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改變一個人的情緒。可那個年代,就是這個樣子的。清水嬸透過一個壞掉的電錶,與大家交心,與鄰居互動,走入人群,重拾人間的歡樂。而大家也都很慶幸!多了一個可以互相關心的老鄰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