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布日期:
作者: 方光復。
點閱率:1,240

談到「刀」,有些人一定會聯想到「刀」是一種凶器,認為「刀」是危險的代名詞。實際而言「刀」本身並不會殺人,是人拿著刀殺人,才使它變成為凶器是也!說「刀」會殺人,其言差矣,殺人者是人,而非「刀」也!反之「刀」若得以妥善應用的話,它不但不危險,反而是人們最實用的工具,永遠是人們身邊的好幫手。
說起「刀」的演變史,簡直就是一部人類的進化史,從山頂洞人的石刀、動物骨頭刀、青銅刀、鐵刀、不鏽鋼刀等等。直至今日,刀的鍛造技術不斷進步,已發展到如今的鈦合金刀、陶瓷刀等。
從個人到家庭,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對於刀具的使用,各自有不同的需求。賣西瓜商販的需要一把西瓜刀,賣檳榔的小姐,也需要一把好切的檳榔刀,殺魚的,剁肉的販夫走卒,也各自有不同的需求。為了因應各個行業不同需要,各種類形的刀具也因應而生。
喜愛從事戶外活動的人們,無論是登山、溯溪、垂釣、野餐、露營等,對於刀的需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根據經驗法則告訴我們,出門在外才知道刀子的好處!尤其是野外作業的人,農作也好,工人也好他們最清楚也最瞭解,無論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需要用刀子,來排除一切困難。當您在露營時,削水果也好、砍柴也好、都需要用到刀子,好了,就算是出門忘了帶筷子,只要手邊有一把刀,就可以將乾掉的竹子,削成一雙好用的筷子,這絕對不是問題!足以證明刀子的實用性及重要性。
野外求生或是深山作業,那就更需要有一把高品質的獵刀,一般獵刀全長以三十公分左右為最佳選擇。在很多年前,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第一滴血」,電影內容的男主角退伍軍人-藍波,他所使用的那把獵刀,後來被統稱為「藍波刀」,這把刀紅極一時。另外強調逢山開路,披荊斬棘的大獵刀,也就是原住民的俗稱的開山刀,是原住民的基本配備,記得有一位原住民朋友曾對我說過:「只要給他一把開山刀,一包鹽巴,他就可以在山裡過生活,在野外求生,至少可以生活一個月以上。」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也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折合刀。折合刀由於可放進口袋,可隨身攜帶,非常方便好用,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以台灣地區而言,最有名的折合刀,當屬士林刀,士林刀在早期,幾乎是人手一把,幾乎各種行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但是很可惜的是,士林刀沒有鎖刀刃設計,一不小心的話,很容易傷到手。所以選購折合刀,最好還是以安全考量,選有鎖刀刃裝置的刀,較為理想。當中而言,瑞士刀就是一款不錯的選擇,還記得非常賣座電視影集「馬蓋先」影片中所使用的瑞士刀,實用又神奇,除了刀刃十分鋒利以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用途,不可諱言的,瑞士刀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士出外旅行必備的隨身物品。甚至,國外有許多家長會買一把瑞士刀,送給長大的孩子,做為的生日禮物。
「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古今中外的每一個家庭廚房,應該都有一把菜刀,用來料理三餐。家庭主婦們無論是切菜、殺魚、剁肉、處理各式各樣的食材,都需要一把好的菜刀,正這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才事半功倍。
談到菜刀,就不得不提到金門的砲彈菜刀,金門早期居民,不論是從事農作或是討海生涯,均需要農具或是刀具。但當年的金門地區,物資十分貧乏,尤其是鋼材更是少得可憐,打鐵所需的鐵料更是缺乏,在日據時代此現況更為嚴重!
但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八二三砲戰爆發了,中共瘋狂向金門地區發射數十萬發的砲彈,造成傷亡無數,生靈塗炭。金門地區歷經一番砲彈的洗禮,再加上後來演變成單打雙不打的形態,每逢單號這一天,老共就朝金門發射無數的宣傳彈。隨著砲戰結束,遺留在金門士地上,將近有近百萬發的砲彈殼以及砲彈片,間接提供了打鐵業者最好的鋼材,這也是經歷戰爭苦難的金門人,始料未及意外的收穫。
不管是實彈,還是宣傳彈,由於砲彈鋼質緊密,結構紮實,質地更勝一般鋼材,極為適合鍛刀具,有了這些從天而降的好鋼材,金門的打鐵的師傅們,憑藉著高超的技藝,發揮獨到的巧思,化腐朽為神奇,把廢棄物般的彈殼,打造出一把馳名中外的「金門菜刀」。
由於金門的砲彈鋼刀,係以砲彈的殼,或是彈片及底座製作,除了講究實用、鋒利、耐用,也因鋼材的特殊性,逐漸成為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工藝品,無論是買來自用,還是送禮,有許多的刀款,更深具收藏價值。是目前世界各地到金門觀光旅遊,必定會參觀購買的當地名產。砲彈菜刀儼然已是我們金門當地重要的觀光產業,也為金門帶來無限的商機,這要感謝先人們的智慧結晶,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