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愛的毛衣

發布日期:
作者: 安娜。
點閱率:1,034

年節將至,加上歲末寒流來襲,媽媽在看到氣象新聞後臨時起意,花了幾個晚上替孫子趕織了一件亮紅色毛衣背心,用光了4捲進口的無接頭羊毛線。收到禮物的那天晚上,媽媽在電話那頭擔心領口版型織的太小,孫子的頭會不會穿不下。隔天一早等兒子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讓他試穿毛衣,梳洗完畢後穿去找外婆。紅通通的貼身毛衣穿在小巧的身軀上,像極了紅色春聯印子在滿院子流竄、在沙發上活蹦亂跳的,十分喜氣應景又可愛,媽媽非常滿意。
我的外婆生了6個女兒,媽媽和阿姨都承襲了傳統女性會做辦桌菜、織毛線的本領,我也有幾個表姐、表妹,不過似乎很可惜的,以前普遍的家政事現在卻漸漸以「手工藝」稱之,機器取代手工,卻不敵一針一線滿滿的溫暖,手工的價值提升了,但這些技能卻失傳在7、80年代我們的手裡,有點遺憾。
記憶起小時候,幾乎每個小孩在冬天裡都能擁有一兩件新毛衣。媽媽也會替我們織毛衣,我常蹲站在機車前座和她一起去店裡挑線,媽媽時常選普通的那種,屬於一捲裡有許多接頭或是材質摸了會扎手的粗毛線,隨著棒針上下飛快的飛舞著,無論是套頭、圓領、V領背心或毛衣、圍巾的成品,樣式總是偏大,袖口較長、顏色大多素色或暗色,為了就是考量到隔一年冬天還可以穿,或是比較不會弄髒的緣故,到了較有主見的國中時期,毛衣就也在擇衣的選擇裡消失匿跡。
媽媽可愛的「小模特」很喜歡他外婆織的毛衣,他感受直接的溫暖,而我代他感受了毛衣裡愛的函意。當時不懂事的我可能嫌毛衣俗氣呢!那時不知道扎手的毛衣,其實就是愛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