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年初一的長壽菜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建樹。
點閱率:1,431

自有記憶以來,年初一家裡新年的第一餐必定是長壽菜,年年如此。
雖然,這是尋常人家的吃食,所用食材普通無奇,但工序繁瑣,因此準備起來也不輕鬆,由於所需材料並非信手可得而須刻意周全,於是,為了讓這歷久不衰的味道,在年初一一大早準時端上桌,往往得跨年籌辦。對於瓊林媳婦而言,烹煮長壽菜,成了新年第一天的首關考驗,就連老祖母都透露她也是經歷多年的反覆揣摩精進,好不容易才體會箇中三昧,可見傳統佳餚,自有她美好的節奏。
長壽菜是道由割菜(芥菜)、金針、香菇、芋頭與豆腐一起煲煮的素齋,材料看似簡單,但動手開始備料後,煩惱便接踵而來。
這道菜的主角是割菜,取其菜葉既長且韌,與「長壽」之意相呼應,因此,得挑選長得健壯且品相貌美的割菜,但有得挑算是最幸福的狀況,最無奈的是連買都付之闕如,那才叫掌廚的人患愁。由於割菜並不是日常普遍食用的蔬菜,曾有好幾年的臘月,母親最煩惱的就是四處尋無割菜的蹤跡,眼看就要過年了,長壽菜無論如何是不能缺席的;記得有一年,真的就沒轍了,竟然全無割菜可用,只好以菠菜權充代替,但也就這麼一次,沒有割菜的長壽菜味道全變了樣,讓人難以接受,自此,每到歲末年終,家人總是特別心繫這關鍵的要角,為此,還曾經動過自台灣空運割菜來金門的念頭,不過,像這樣的窘境後來就不曾再出現了,原來姑媽自隔年起,索性自己種起只送不賣的割菜,就專為供應親友過年長壽菜所需,想想也只有這嫁出去的女兒,才明白娘家對長壽菜傳統之執著,因此,像這樣費盡心思的大陣仗對待,也就不足為奇了。
割菜入手後,揀選適合的梗葉,先經沸水汆燙後,再由梗至葉細細撕成長條絲狀,這是純手工的活兒,須順著葉脈的纖維緩緩剝下,若貪圖方便擅用利刀切劃,菜葉下鍋烹煮後,必然腰斬成數截,這七零八落的菜還能稱為長壽菜嗎?當然是不合格,因此,這道手續完全馬虎不得。
割菜之外,另一要角是芋頭,在地的金門檳榔芋當仁不讓,過年時節尤其偏愛「芋子芋孫」,小小圓錘狀總是討喜的模樣。這象徵多子多孫的小芋頭特別要溫柔對待,連皮入水煮過,再輕輕脫下其貌不揚的外皮,如果順序顛倒,先去皮再煮,則芋頭味道與口感會有天差地遠之別,這又是另一道快不得的工序。小時候,剝熟芋頭皮的工作,經常是落在沒事愛在灶腳出入攪和的小鬼頭身上,那種既燙手又黏手的感覺,隱約是記憶中的年味。
蔬食妥善之後,還要再準備豆腐丁,傳統板豆腐是不二首選,將豆腐切成約二公分見方且厚約一公分的丁塊後,下鍋油炸至呈金黃色的外酥內軟,刀工與油鍋的火候,會決定起鍋後是豆腐丁還是豆腐渣,通常可以從掌灶主廚的眉頭知道,一旁幫忙添柴薪的我們,總是滿心期待那眉開眼笑後的傑作,彷彿就像是自己完成一樣的滿足。
這些素材在年夜飯之前一定得準備就緒,隔天,也就是新年初一一大早,先端上供桌,成了祭拜佛祖、菩薩與祖先的供品,禮成之後,再將這些蔬食入鍋合煮,健康美味的長壽菜鮮甜上桌,在新春伊始的頭一餐吃得如此自然原味,長壽之美意其來有自。
烹煮這樣的珍饈時,可先以少許清油爆薑,再將用心計較的割菜葉、芋頭、炸豆腐,佐以金針、香菇絲,綜合所有素材熬煮,只需加點薄鹽調味,便可自然帶出食材本來的味道,割菜的甜、芋頭的綿、香菇與金針的鮮香,完美結合,盡匯入這道代代相傳的滋味,簡單的美味,不簡單的傳承。
年幼時,有很長一段時間對這道素菜是卻之不恭的,總在年初一故意賴床晚起,盤算著如何躲過茹素的早餐,然後可以直接午餐開葷;但隨著年歲漸長,山珍海味、異國料理並不陌生,而家裡的這道長壽菜卻總是在腦海反覆飄香,原來,最原味的最讓人想念。
多年來,一直覺得過年就是傳統吃食的武林大會,家家戶戶自成一個江湖,高手經常就是在家中廚房裡過招,不管是婆媳、妯娌甚至是姑嫂間的。而長壽菜僅是悠久傳統的滄海一粟,深厚底蘊又豈是花拳繡腿能體會的,只有灶腳站久的人才是傳人。
長壽菜,據說是我們家媳婦的考驗,也是美滋美味的傳承。每一年,享用熱騰騰的長壽菜,總不忘笑問妻子,是否盡得真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