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華府悼同窗惜和平─憶阿靈頓國家公墓之行省思軍人尊嚴及兩岸和平
大理石製塚上鑄刻:Here Rests, In Honored Glory, An American Soldier, Known But To God. 為表崇敬,訓練有素的美國第三步兵團(The 3rd United States Infantry)儀隊隊員風雨無阻日夜不息於紀念塚前定時來回巡視,來回二十一步,每次動作間歇二十一秒。每半小時,由帶隊幹部引領士兵進行勤務交接並有軍號手吹奏簡單嘹亮軍樂,參訪者眼下印象所及是精準俐落軍儀致敬。這莊嚴場面不是出現在極權國家而是愛好自由與崇尚個人主義著稱的美國。也或許無名將士沒有名字更能代表每一個為民主自由奮戰的美國人,美國政府常提醒民眾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Freedom is not Free)。
阿靈頓國家墓園內制高點是一小丘陵,其視野遼闊可俯瞰整個波多馬克河兩旁區域,建於1802年黃色宅邸是阿靈頓宮(Arlington House),係當年南軍統帥李將軍(General Robert. Lee)故居,夫婦兩人在此長居。後因南北內戰(Civil War) 爆發,戰時傷亡慘烈昔日玫瑰園府邸頓時成了埋葬屍骨聖土,首葬於此的人係1864年南軍士兵(Confederate Soldier),至內戰結束時這座將軍府邸土地已有數千軍魂長眠於此,李將軍從此未回此傷心之地。在李將軍故居下方有建於1963年甘迺迪總統墓,美國元首一般過世後通常選擇回葬故鄉或發跡地,甘迺迪在德州達拉斯(Dallas, Texas)遭槍擊暗殺後,全球及舉國震驚。
依美國憲法,總統為實權三軍統帥(Commander-in-chief),甘迺迪於公務出巡遇刺身亡得採全軍禮國葬儀式,前第一夫人賈姬選了這塊坡地為長眠之所表達對永恆追思。據報導當年依家族信仰而採天主教儀式進行,午後3時來自各國元首政要隆重出席葬禮,50架軍機代表50州依次飛越阿靈頓國家公墓上空天際向元首行最後敬禮,最後一架是代表總統專機的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總統靈柩木上方覆有星條國旗,儀仗隊小喇叭手吹奏源自南北戰爭的軍樂熄燈號(Taps)。這段往事見證所有為美國殉職的勇士沒有權貴階級之分,上從總統下至士兵皆同等安息在阿靈頓國家公墓內。
故鄉金門戰地遍地英靈永存
今年八月將是八二三炮戰60周年紀念,這場戰役可說是近代金門戰地史實中可歌可泣重要歷史,也是國軍英勇對抗共軍壯烈戰績。繼民國38年10月古寧頭戰役,共軍襲擊金門3個團建制兵力幾乎全軍覆沒導致首波攻島計畫被挫。而後39年6月韓戰爆發,中共人民志願軍與美國為首聯合國軍在兩敗俱傷交戰後讓毛澤東延遲對金門再次攻擊行動規劃。對岸一直在等待時機,民國47年8月23日當日傍晚共軍對金門島群共計發射約4萬餘發砲彈,金門防衛司令部三位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當場中彈殉職,首波砲擊國軍陣亡92人,輕重傷3百餘人。在後來為期44天的砲戰中,共軍對大、小金門,大膽、二膽總計發射約474910發砲彈,以大小金門土地總面積,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4發,落彈密度見證戰況空前慘烈,這在中外戰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大規模砲擊及反砲擊戰鬥。兩岸人民都承受無情戰火洗禮,而駐防金門的軍隊及百姓都直接承受最強度的痛苦及無數生靈塗炭,殘酷戰爭對交戰雙方軍人家屬及無辜百姓永遠沒有勝利。
韓戰之後毛澤東再度將轉移注意力於解放台灣,但此時美國與中華民國因韓戰,已成為盟友,並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依據該條約規範,美軍及第七艦隊有協防台灣及澎湖諸島責任。至於是否包括金門、馬祖等外島並無明文規定,依該條約第6條說明:「也適用於互相同意所決定的其他領域」。因此,美國對外島防禦是未確定的戰略模糊地帶,須視當時危機情況由台北與華盛頓協商後而定。兩蔣時代雖然不斷有外部政治壓力從他們兩位前總統從未放棄金門念頭,反而都在戰火最危急時後蹕駐戰地,蔣經國總統在世期間留在金門鎮定軍心親民愛民的時間遠遠超過所有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們留在金門時間總和,執政者在人民最危險及需要的時候到前線坐鎮,人民才能感受到同島一命,軍民一家,這也是很多老一輩金門長輩多年來很感念老總統的原因。
依時任國防部長的俞大維回憶說:「我極力敦請美方就其立場發表適時而明確的聲明,即『美國政府認為此時對外島的攻擊,係對臺灣與澎湖之直接威脅』,將嚇阻中共之進一步企圖。」後來,美國總統艾森豪授權杜勒斯國務卿正式宣佈:「他將毫不躊躇的使用美國部隊以協防中華民國的外圍島嶼,如果他斷定此一行動是維持臺灣安全所必要的話。」於是美軍開始從西太平洋戰略基地將八吋榴重砲、新型戰車運抵金門扭轉八二三戰局,並派第七艦隊巡弋臺灣海峽以及協助外島運補及交運新型噴射戰鬥機以協助台灣海峽戰略平衡。
戰爭與和平 金門皆承擔
古諺有云:「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今中外每個國家對於為民族做出最大犧牲供獻的英勇將士都有不同尊崇及悼念方式,放諸四海皆準,所謂榮民係榮譽國民。生者善盡安置退伍軍人責任,卸甲安生立命,死者妥於安葬,以慰亡靈這是國家天經地義該做的事而不是所謂「政府德政」。有關退伍軍人部安置及撫卹,每個國家政府都有依當初官士兵入伍時既定招募政策信守安置退伍軍人義務及履行承諾。不論東西方政治體制改朝換代或世代交替而片面改變退輔整策,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不容抹滅。
金門八二三砲戰勝利,奠定了臺海近60年來穩定和平,先總統 蔣經國先生領導主政時期臺灣本島把握寶貴和平時期傾全力從事建設並發展工商業,促進貿易繁榮經濟,創造了舉世稱羨的臺灣奇蹟,整體國民所得大幅提升,絕大部分人民生活改善,政治民主相對開放。這直接鼓舞了海內外華人僑胞,也間接沸騰大陸民心,帶給中共領導當局後續改革開放壓力,平實而論,這些也是受金門砲戰勝利後兩岸長期分治影響而產生的正面變革。而身為國家機器的軍公教前輩們都做出的貢獻不容抹煞,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付出。
金門這神聖的島嶼,千百年來於戰亂時守護無數來自中原人士避險蒼生,衍生出人文薈萃,蕞爾小島於明清兩代文武人才輩出,這是中華閩南文化的奇蹟也是金門人世代傳承的驕傲。之後在近代兩岸冷戰對峙時扮演橋頭堡最前哨,鞏固後方,吃苦耐勞務實不論在故鄉或到台灣及落番南洋打拚,用雙手開創一片天這是金門人自豪的外島精神!經歷過戰火的金門人很清楚未來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兩岸和平進程中金門也會扮演重要角色,這將是當前最重要的挑戰及契機,天佑浯土,和平金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