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甘苦談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劭璞。
點閱率:1,312
關於補習的感受,總是沉甸甸的。
高中時,身為末代聯考的小戰士,為了考上國立大學,回回模擬考數學都不及格的我,像個失敗的俘虜,硬是被有所寄望的母親趕進補習的牢籠,過起一周三天的補習生活。這也是我求學生涯中,第一次與近二百人擠在一張張米白長桌前,聽著名師講冷笑話,解惑艱難的數學。
那年,傍晚五點一到,便揹著鼓鼓的書包搭著公車趕往台北車站,在林立的龐大招牌下,未滿十八的自己著實渺小,更帶有幾分無奈,每每一臉疲累的前往所謂「有補有保庇」的空間,為了那個所謂的目標而努力。個性使然,看著身邊同伴振筆疾書,專注著寫著筆記,我也絞盡腦汁試著理解試題。有時,老天確實賜予醍醐灌頂的魔力,任何一步驟都瞭落指掌;然而多數時間,我只覺得白板上的數字彷彿群魔亂舞,讓人眼花撩亂。於是撐著頭、扯著耳聽著「揹他、軋罵、摳賽」的轉換公式,辛辛苦苦在數字關聯間拼湊X 、Y、Z的倩影真是苦了腦筋,所以補習到最後最深的企盼,反倒是阻塞的腦筋能獲得「通樂」舒暢一下。
不過,認真補習的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補習班就是個交誼廳,各個名校在其中優游串場,當然不乏一些專門花錢去「交朋友」的玩咖,上課時時經由你的面前傳送一張張紙條,休息時間一到就急忙忙跑到心儀女生面前獻殷情,看著看著,也順遂成了我苦悶中的樂趣。
直到而立之年,我還是認為補習只是多了一個統整高手,幫你匯聚重點,指點迷津,重點還是在自我的加強練習,雖然高中這一補的確讓我順利考進了國立大學,滿足了爸媽的期望,但要我重回當年半夜11點才踏入家門,還得撐著渾沌寫完一頁頁補習班功課的日子,我可要大聲說「不」,那耗費的體力和壓力真是沉重到一輩子都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