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怪獸,小心燙傷
多年以來,家用的飲水機都選擇了類似款式,即使期間更換過不同的品牌,出水口也剛好都分成熱水、溫水兩路獨立的細管。倒水時,我慣於拿著杯子置於左側或右側位置,維持近乎機械反應的模式。不知道是因為習慣,還是自己太過於放心散漫,某日去上課時,竟被教室的飲水機燙傷了。
不同於慣用的左右分管設計,教室那台飲水機唯一的出水口位於中央,溫熱共用。但盛裝熱水前,我並不知情,只見溫熱按鈕同樣設於左右側,不疑有他,沒特別留意出水口只有一處。因此,猶如尚未安裝智慧腦袋的機器人般,我依循固有慣性,以單手拿起紙杯,自然地移動至熱水按鈕的下方。一按壓,熱水狂瀉而下,沒進紙杯,反而淋在拿著紙杯的手上。熱水帶來的疼痛,侵入肌膚深處,令我警醒,第一時間趕緊到水龍頭底下沖涼,心裡卻記掛著:「會不會留下疤痕,會不會像被熱油濺傷的斑點久久不散呢?」
母親的手臂上,有著深深淺淺的色斑。依我猜測,除了外出時未妥善防晒,放任烈日作祟的結果,幾乎都是被熱油所燙傷。長年在廚房為家人燒菜煮湯的母親,常說自己不擅烹飪,也不喜歡料理這件麻煩事,卻日日忍著被鍋爐飛濺而出的熱油燙傷的疼痛,獨自在狹窄空間內忙碌,趁我們玩遊戲、寫功課、大吵大鬧的時候,變出一道又一道美味可口的佳餚。
當我到了允許接近鍋爐的年紀,每每一本正經,帶著謹慎又恐懼的虔敬,按照大人們的指示,膽戰心驚地來到瓦斯爐前方,然後屏氣凝神地扭開那個奇異的開關。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也不敢須臾移開視線,彷彿瓦斯爐裡面關著一頭罪不可赦的邪惡怪獸。關在爐內許久的怪獸,被火焰般的咒語囚禁了。牠隱身藏匿於藍藍紅紅的閃光中,不具任何形象,完全看不出到底長成什麼模樣,既沒有張牙舞爪的姿態,也聽不見半句咆哮怒吼。我隱約知道,牠似乎想逃出火咒,而經常蠢蠢欲動。
隨著掌廚次數漸漸增多,我胡亂烹調的食物看來挺像一回事。熟是熟了,但口感究竟能否承襲母親的手藝呢?當然,我也可以自行宣稱:「兩個人風格不同,各有千秋,無法分出高下。」但實際上,自己卻是遠遠不及的。母親說不擅烹飪,並非誑語,只是她沒察覺到那個事實已然轉變。無心插柳柳成蔭,嗷嗷待哺的我們成為母親精進廚藝的訓練師,她卻不自知。由於我倆的廚藝程度拉得很開很遠,所以就算依循母親的料理建議,按部就班來做菜,我未必能燒出一丁點相似美味。但是至少,如今已經可以勇敢地面對瓦斯爐火光的放肆囂張,並試著接受廚房難以冷卻的燥熱。或許,我不再像菜鳥時代那般畏怕了。
不過,無論累積的廚房經驗如何繁多,只要熱油一濺出,我仍舊飛也似的,以最快速度彈跳竄逃。雖不見得次次閃避成功,可是,困在火裡的怪獸發現我機警伶俐,僅能氣得莫可奈何。但,防不勝防,火裡的那頭怪獸總有得逞的機會,我只好再度衝向水槽,利用冰涼的冷泉澆熄身體的惶恐,並派出又可愛又堅強的合唱天使獻唱一曲,藉以安撫肌膚的疼痛。
「如果能夠讓痛痛好起來,我會慢慢等待又等待。……我不知道,怎麼讓痛痛好起來。我會不會變成,被火紋身的小孩。我好希望,做一個勇敢的乖小孩。爸爸媽媽,還要多久,我才能走出來。」
〈被火紋身的小孩〉是「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的公益廣告曲,由「台北兒童合唱團」演唱,孩子們的童音特別真摯,有些人聽了甚至忍不住掉眼淚。我還有聽過另外一個版本,其原唱者是視障歌手-曹松章,廣告畫面搭配著滄桑而殷切的曲調,提醒大家:「記得讓孩子遠離廚房、電熨斗、熱水瓶、鹽酸等危險源。」此次被飲水機熱水燙傷的我,也警惕自己,即使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也該當心。因為,危險無處不在,且不挑對象。
以燙傷為武器的不知名怪獸,不只在我們提防的地方徘徊遊蕩,有時也會在意料之外的場所出沒,隨時虎視眈眈,準備伸出可怕尖銳的魔爪。再者,怪獸不一定是特定的個體,誰都有可能倏忽變身。在求學、工作、旅遊、日常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的任何時刻,稍有不慎,或無意識間,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帶刀帶刺,變成浴火而生的怪獸,爬上柔嫩肌膚製造疤痕,深深灼痛人心,甚而燒傷原本明朗開闊的靈魂。
公益廣告結束時出現了警語:「燙傷是可以預防的」。此時,我感謝上蒼眷顧,飲水機導致的燙傷有驚無險。我亦提醒自己,務必深刻記憶每次疼痛,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燙傷,都要有長時間抗戰的覺悟。儘管危險常在,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封閉自己,想辦法勇敢一些,為了不成為傷人的怪獸,也為了不被怪獸所傷。
宇宙這個大家庭,人口眾多,幸福之神無法隨傳隨到,若祂暫時不在位置上,難免會有喜歡製造災害的惡魔來攪局添亂,導致原本樂觀的人們變得心情低落,失去歡笑。但每當我在報章媒體上,看到所有不求回報的善心時,不禁訝異於那股力量竟如此強大,大到幾乎可以將恐懼推倒。我真切希望,那股看不見的力量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最終還是能將幸福之神尋回來,為每個身心繡著火痕的生命鬥士洗去灼熱,令他們早日走出怪獸陰影,遠離傷痛。
怪獸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纖細敏銳的警戒心。我應該確確實實把「內有怪獸,小心燙傷」當作警句,植入身體細胞,隨時謹慎。此外,提醒耐心閱讀到這裡的您,無論身在何處,同樣必須提高警覺,確保自己與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