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位女性撐大局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795

香港文學泰斗劉以鬯遽然去世,香港文壇新老粉絲一片哀傷。
大家不能不聯想到劉以鬯的另一半羅佩雲女士此刻的心情。
2013年5月9日香港藝術發展局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團頒發「傑出藝術貢獻獎」給劉以鬯先生,還記得那時劉太太捧著一大束鮮花喜孜孜走上台,熱烈祝賀丈夫,場面溫馨感人,全場觀眾起立,為一對情深意重的世紀夫妻熱烈鼓掌。著名文學家小思老師代表劉先生宣讀獲獎感言,最後一段,讀出了劉以鬯的最深情表白:
「特別感謝照顧我五十多年的太太,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
就是這樣一句很普通的感謝句子,沒有任何修飾,完全不花巧,卻是字字珠璣,句句實在,凝結和見證了劉以鬯和羅佩雲半個多世紀以來堅貞的愛情和同甘共苦走過的崎嶇的文學旅程。
我作為出版社的總編輯,也作為業餘的寫作人,無論是在給人打工、做新書推銷的行街,抑或和瑞芬主持自己出版社的時期,我看多了純文學書籍滯銷的慘情而對出版純文學圖書失去信心,甚至懷有戒心;甚至對投資出版任何一內容健康的書,也不免戰戰兢兢,小心謹慎。
但二十七年(1991-2018)來,劉先生的著作,由我和瑞芬主持的小小出版社畢竟還是出版了十五種,算是小小的奇跡。
這個奇跡外界有時很費解。
這源於彼此的緣分。
有一種緣,很神奇,叫「信任」。
另有一種緣,很美妙,叫「敬仰」。
八十年代我因投稿劉以鬯先生編的《快報》副刊、《星島晚報》文藝週刊《大會堂》、《香港文學》而認識劉以鬯先生。九十年代初,出版社創立後, 劉以鬯、羅佩雲夫婦很支援,也對我們很信任,這種信任,就比白紙黑字的出版協議還有用。我們只是小型出版社,人員精簡,避免了人浮於事。辦事喜歡一是一,二是二,老老實實,按章辦事遠遠不如彼此內心裏那份默契。
我們敬仰資深老作家,尤其是瑞芬,非常支持劉老的創作事業。我們奉行的是,寧願出版富有文學和留存價值的作品,少賺或不賺錢都不要緊,可以用其他暢銷書彌補。
就在那樣的緣分下,我們出版了劉以鬯認為比較重要的《島與半島》,這也是我們出版社出版他一系列著作的第一本。強烈的社會現實背景,真實的新聞事件,被融入了一個家庭的生活,結構是那樣地新穎,一新我們讀小說的迥異感受。
那時,許多報紙老讀者都知道劉先生,但不知道或分不清他寫作策略上備有兩手。他的書,因為出得還不太多,不可能十分搶手。《島與半島》銷行很慢。
投緣,還需要膽識。我另一半瑞芬膽子倒比我大多了,她欽佩劉先生對文學的堅持,每到一定時候,都乘著和劉以鬯夫婦一起飲茶的機會,向劉太太約劉先生的新稿。所謂新稿,並非新寫的,而是那些還未出版過的早期寫的連載小說。由於翻箱倒櫃需要時間人力,劉太太面有難色卻又露喜色。
幾經催促,一本本書稿經修訂,先由劉太交到瑞芬手中,再由我安排重新打字、包裝到出版。
前面說過我的投資勇氣沒有瑞芬大;瑞芬凡事敢於一搏。
有兩件事最可說明,兩千年劉先生失去主編《香港文學》工作,感到十分失落,瑞芬為鼓勵他,答應一連為他出三本書。這三本中,就有最重要的長篇版《對倒》;其次,是在劉以鬯生命的晚年,他已完全沒有動筆寫作,連出版的具體事宜都全權交給太太辦;而我口才、應對的能力也沒有瑞芬好,於是文學大師在我們社的最後期幾本書,如《天堂與地獄》、《甘榜》、《熱帶風雨》、《吧女》、《香港居》都幾乎是瑞芬邀約劉太,劉太經手,談妥了書的封面構思,才把剪報和封面資料交給我去執行的。
兩位女性撐起了經典名著的出版大局,堪稱頗為微妙。
想起來,每次飲茶, 我和劉先生話都不多。我在想,沒有如此投緣的兩位女性在幕後這樣把握出版時機,沒有她們在天南地北的閒聊中的對書出版細節的詳細對談,我們出版社不可能在二十來年中堅持不懈,前前後後出版了劉先生十五種著作。
劉先生的書走進書店、走進圖書館,走進讀者的心,走進電影,劉太和瑞芬功不可沒!我們應該感恩男人背後的這兩位女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