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前進‧後退

發布日期:
作者: 徐夢陽。
點閱率:930

人生走到一定的歲數,面對的選擇有太多,有人破釜沉舟的前進,也有人以退為進,也有人不進反退,其實都沒關係。前進與後退只是不同方向的位移,不變的是,我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就是那個被構築的夢想。而那個夢想路上,不見得會有指示牌告訴我們怎麼走,不見得是平順的道路,如果只用前進,或是後退一種方式應對人生,那終點可能遙遙無期,但築夢踏實,你不親身走上那條道路,也不會有開啟面前重重關卡的鑰匙,可以計畫,可以想像,但最怕站著不動。
很多勵志書分享給我們的是,就那樣義無反顧的前進,但一生中顧慮的事情太多,我們所認知所學會的足夠應付下一階段的課題嗎?某些時候這樣便產生困惑,在人生的道路上停滯不前,此時,後退也不見得不好,有人說後退便是逃避,便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會讓自己後悔,但你不回首看看自己走過的來時路,怎麼可能用過往的經驗去面對更多的挑戰。後退也是一種前進,只是方向不同,只是用的腳步不同,因為一條路彎彎曲曲,不可能只是直線,一路到底便到終點。
爬山或到一個陌生的景點,我們當然可以隨著指示牌或帶路人一路前進,但如果只剩我們自己去走,遇到了不熟悉的路,我通常會往回走,走回自己熟悉的道路,有幾次,因為勉強自己去走那些陌生的道路,最後花了更多時間回程,或是只能請求他人協助才能走出山中,畢竟就算做好萬全的準備,也有太多突發的狀況,我們相信那條路一直前進就能到熟悉的路,熟悉的終點,卻忘了其他的狀況所帶來的改變,或是如天候之類的外部情況,或許,一直前進,反而只是走冤枉路。
前進與後退,以前我都視為一種反義詞,用在詞語上的確如此。但用在人生,不見得可以通用,因為前進與後退,事實上是不同方向的移動,偶爾前進也是後退,後退也是一種前進,所以才有人強調人生要採取中庸之道,所謂中庸之道簡單說便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事態度,用在人生而言,我們要安穩的走一條道路,也必先從中庸來思考,無論前進或後退,它必符合一種合適妥切的方式,也是腳踏實地的實踐,所以不妨待人處事前先思考清楚,也能讓人生有不同的選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