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的阿公

發布日期:
作者: 蕭麗華。
點閱率:1,365
字型大小:

  父執輩全部接受駐軍指揮,到處奔走,支援搬運傷兵,剩下的婦幼老殘,為躲空襲,藏身在屋前不顯眼一座簡陋的防空洞裡,面積約十平方公尺,高度不到二公尺,硬是架起三層床位,上層睡的是小孩,下層是大人,狹小空間擠滿了五、六戶二十餘人,無法站立,進去時須匍匐前進,小孩半夜尿床,大人不時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
祖父言明守護這個家,拄著拐杖坐鎮防空洞口或古厝廳堂前之迴廊;其餘家人躲在光線晦暗之防空洞,三、四天無法煮食,全靠軍人送來的罐頭及餅乾果腹。村莊不遠處有一座火藥庫,是共軍攻擊的目標,危在旦夕,為化險為夷,全村躲進軍營,不久被擊中,砲聲隆隆,響徹雲霄,驚心動魄,恍如世界末日,經過一天一夜才停止。
砲戰期間,蕭家媳婦為了五斗米,置生死於度外,趁著砲火間隙,來到田裡,把握寸陰,割甘藷葉,挖甘藷,砲彈來了,趴在田埂,匍匐在地,迅速跪著跑,如此勇敢求生,幸好有驚無險,安然渡過。
整個金門狠狠被踐踏、被蹂躪,沿海村落滿目瘡痍最為嚴重,往昔美麗如畫的村莊,如今僅剩斷垣殘壁,面目全非,令人不禁唏噓!西園村更傳來淒厲的哀號聲,數十人葬身防空洞裡,人命如草芥,如螻蟻;原本悠閒田野間之馬牛羊無法倖免,被炸得開膛破肚,慘不忍睹。烽火歲月,苦了百姓,許多金門居民再一次為避難被迫離開故土,落寞悲悽,航向未知的未來。
此次,東珩僅五號蕭家古厝廳堂被高砲擊中,全村平安,實屬萬幸,是以親人有家歸不得,或暫時無棲身之所,祖父慈悲為懷,人飢己飢,讓祖母娘家官澳親戚及田墩外婆家到東珩借住,大時代生死一瞬間,大家互相扶持,一起走過戰地悲苦歲月。
三代沒讀冊,這代比人強
祖父曾說:「三代不讀冊」,難以考證,只知祖父替其子取名,多鏗鏘有力,其實有典故的,大姑姑是家中排行第一,大姑姑前後曾有一位孩子不幸夭折,二伯父出生時相當貴氣,身體羸弱,為避免遺撼,祖父母小心翼翼地呵護,五歲以後身強體健,才與外界接觸,因此,父執輩近乎未按族譜取名,冀望不雅之名,能瞞天過海,讓孩子平安好養。
祖父恪守傳統儒家思想,認為讀書很重要,所以父執輩曾就讀碧山學堂,即現今安瀾國小,但對讀書這件事父執輩始終意興闌珊,興趣缺缺,初小未畢業,便離開書本,六叔父是父執輩中資質算是不錯的,數一數二,祖父寄予厚望,苦口婆心,好說歹說,希望六叔父更上一層樓讀初中,印象中六叔父個性溫和,竟然不從,負氣離家出走到東店曾祖母娘家,祖母嚇到了,祖父自此不再提起。
小姑姑是家中年紀最小,備受父母及兄嫂們寵愛,一心一意讀書,程度總是原地打轉,停滯不前,但小姑姑如小草般,不屈不撓,再接再厲,努力地讀冊,可惜時不我與,結婚在即,初小畢業證書遲遲未能到手,祖父慌了,苦苦哀求校長幫忙,祖父這輩子不求人,惟獨為愛女低聲下氣。
1937年二伯父及大姑姑遠走他鄉,為免父母擔憂,孝順的二伯父及大姑丈經常書信往返,祖父見到書信心喜萬分,但目不識丁,沒人會看,莫可奈何,徒呼負負!承蒙鄰居鐘英兄拔刀相助,幫忙看信及寫信,銘謝在心,但總是自己的家務,祖父搖搖頭,百般無奈,感慨萬千,挫敗不已。
三代人是青盲牛,祖父深感愧對列祖列宗,我輩從新開始,欲以族譜命名,但「永」字輩,與母舅「永」字有同音同字,為表示尊敬,遂改「媽」字,發願子孫好好讀書,並叮嚀子孫不吃牛肉。父執輩明白祖父用心良苦,即便經濟不佳,也要咬緊牙關,傾注心血,盡心全力栽培我輩。
1971年冬至祭祖,父執輩發現我輩男丁未按族譜取名,乃將「媽」改回「永」字輩,我輩感謝祖父的一擲千金,才有機會讀聖賢書,始有今日無虞的生活;我輩不忘祖父的初衷與教誨,兢業勤奮,讀萬卷書,頂天立地,成為有用之才。
遺憾家人不能團聚
1945年祖父榮升阿公,只是長孫永和大哥在遙遠的馬來西亞,祖父無法享受人間最溫暖的含飴弄孫,天倫之樂,不免有些落寞,隨後金門孫女相繼出生,體驗人生第一次真正當阿公,但在傳統傳宗接代的責任與壓力,歡喜之餘,有一股淡淡的失落。
1957年金門的大孫子出生了,六十五歲的祖父喜出望外,取名媽奇,打從心裡樂開懷,喜孜孜笑個不停,開心的氛圍感染了周遭的人。滿月前,左鄰右舍來了,祖母指揮若定,婆婆媽媽們開始磨粉,圍著桌子,一起做紅龜粿,小孩跟著大人忙得團團轉,搓湯圓,好不熱鬧,媳婦們齊力協力,井井有條,來回穿梭在廚房與客廳間,忙進忙出,準備豐盛的供品,祭告神明及祖先,家中添丁,也希望一暝大一寸,平安順遂成長,然後紅澄澄的紅龜粿一籠接一籠的出來,分贈親友及附近的阿兵哥,隨意取用,無限供應,如此三天。
媽寶和媽愛相繼地出生,家裡繼續添丁,古厝頓時熱鬧非凡,一片欣欣向榮,祖父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大孫媽奇來到了週歲,大張旗鼓,排場隆重,席開二、三十桌款待親友,分享家族枝繁葉茂,子孫綿延的喜悅。爾後,祖父自信滿滿,走路有風,閒暇時,帶著愛孫四處趴趴走,足跡踏遍村莊每一個角落。
隨著父執輩成家立業,扛起家庭經濟重責,祖父終於卸下重擔,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酒是祖父一生最愛,酒不離口,無酒不歡,欲怡情小酌,好酒要配上好的下酒菜或水餃,便請愛孫到陽翟買。
想念寶貝女兒時,帥氣地騎著白馬,與沙美張姓好友結伴,迎著清風,悠悠哉哉來到山外,在女兒家話家常,俯飲一杯酒,心寬體自輕;或醉臥好友陽翟陳家深井旁,主人有酒歡今夕,亦是茫茫客;有時半醉半醒半神仙,祖父滄海一笑,豪情萬丈,樂觀豁達。多年後,母親帶領我們到馬來西亞探訪二伯父後代,初次看到永和大哥,母親直言永和大哥無論在長相、神韻及酒量,與祖父實在太相像,人類親情的DNA實在是太奧妙了。
隨著生命樂章,祖父來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年,內心深處始終惦記著南洋子女,恨不能相逢,把酒問青天地說:「若我兒子及女兒回歸故里,我要做七十歲大壽,不然請僧人做一場三天祈福法會」,然1947年後因國共內戰書信中斷,又1960年代印尼排華時局混沌,音訊杳茫,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始終無法圓滿,長嘆一聲,一切隨風。
祖父這一生飽受戰火的洗禮,波瀾不驚,堅毅勇敢,勤儉生活,日據時代后浦李家曾至東珩避難,離開時,祖父資助米及錢等物資,後代念念在心,並於當時擔任甲長,即現在的鄰長,救我族人與服務日本間折衝樽俎,著實不易。他老人家樂善好施,曾資助金門海印寺及蕭氏宗祠修建,在金門金沙名震一時,只是人事凋零,一切東逝水,無可考。
祖父有著海納百川、行善積德及豁達有度等高風亮節,值得晚生後輩景仰與學習,我後輩子孫將本著「文章丕顯,千古永賴,以寄後人」之祖訓,繼往開來,克盡本分,廣植福田,成為社會上有用之人。(下)
(稿費捐社團法人金門縣蕭氏宗親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