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四憶
香煎黃隻魚
冬至前後,浯島鄰近海域現撈的黃隻魚,不必任何調味甚至連去腥的薑片都可省卻,是大羹不調!只需火候控制得好,把約略3指幅寬的黃隻魚煎得金黃酥透,層層疊疊鋪滿一大鋁盆,就可堆出一室的豐收。
黃隻魚(學名:絲翅鰶)肉少刺多本就不受孩童所喜,然因價格低廉時常出現在餐桌上;深知母親節儉習性的大姊總愛發號施令分配該吃的數量,還強調沒吃完是不會購買其他菜餚,然而黃隻魚像結仇似的怎樣也消滅不了,越吃越急就越容易被魚刺梗噎,對之也就敵意愈深。
直到新加坡出世的五叔返鄉尋根,血濃於水的親情,即便是初相見也有聊不完的話題,深夜無處買菜下酒就圍著那一盆香煎黃隻魚把酒徹夜長談,傾聽彼此在異地的打拚生活,急著填補那三、四十年的陌生與空白,那晚,體會祖父母離鄉背井的艱苦,一張張匯票背後都有落番客的辛酸,那晚,父親理解了同樣身為長子的祖父當年即將遠赴他鄉時,囑咐宗族細瑣的憂心與無奈,頓時感覺壓在肩上照顧妻小與年幼手足的雙頭擔子也不再如此沉重了,那晚,五叔不僅重溫了祖父呼兒喚酒、膝下承歡的美好光景,對於僅由雙親言語形容的故鄉食物也更具像化了,不必再憑空想像,那晚一個個空啤酒罐因壓力得以釋放不顯委屈,而黃隻魚更是佐酒佐思念的最佳選擇,就連魚刺似乎也服貼順從。
豆瓣鯉魚
「豆瓣鯉魚」是一道色彩豐富、熱鬧的料理,飽滿的魚卵十分大器,蔥花、薑末、蒜片、豆瓣炒得紅通通十分入味,黑、白雙嫩襯底(鴨血、豆腐),再乾一杯高梁,足以燃燒你的熱情。
入伍結訓由鳳山返回中和管院,來台灣後第一次與小舅見面,假日還需上班的他硬是留我吃飯,走出司法大樓出沒幾步路就來到湖南飯館,深怕軍校伙食不佳,藉機讓我打打牙祭,順道提醒我如何在台北這花花世界裡安身立命,「豆瓣鯉魚」上菜時問我能飲酒否?
多年後那些囑咐依稀:遠離家鄉渡海來台,須獨立自主,要常寫信回家……,而「豆瓣鯉魚」的繽紛畫面,彷如昨日,再啜一口家鄉高梁,有我對大城市的嚮往。
豬肉罐炒米粉
在高喊反攻大陸的年代,外島百姓對軍用罐頭、野戰口糧都不陌生,因為十幾萬駐軍光靠外島貧瘠的土地難以承載供養,尚須大量的軍中補給,而當時軍民一家親的氛圍,以軍用罐頭做出的料理,就成為軍人及外島居民津津樂道的共同回憶;夜裡寒風中同樣有家歸不得的充員與老兵在班哨據點開一罐軍用罐頭下麵、煮火鍋,暖胃也暖心,而民間因沒吃牛肉之故,豬肉罐頭就特別搶手,以之煟白菜、炒米粉,料理快速、簡單,卻都十分美味。高中畢業之後來到台灣,因本島僅少數高山偏遠部隊配給軍用罐頭,又有防止軍品外流種種管制,軍用罐頭在台灣反而稀少罕見。
約莫是70幾年,甫下部隊假期不多且花蓮交通不甚方便,難得適逢家族在台北的聚會,帶著兩罐軍用豬肉罐頭上新店美芝城探望大舅,廚藝精湛的舅媽雖已備滿整桌的好菜,特地又以豬肉罐頭炒米粉,好讓我們這群異鄉遊子大快朵頤,重溫小時候跟母親回娘家的雀躍,席間已踏入社會嶄露頭角的表兄姐們描述在金融、建築、影劇等各個領域多采多姿職場生活,讓人殷羨不已,彷彿回到沙美老家在陽台數星星聽他們敘說高年級的學校生活。儘管笑話正是精彩,意猶未盡的我還是得先行離開,趕搭火車回部隊繼續乏味的軍旅,大表哥也因要回片場拍夜戲順道開車送我下山,似乎看出我懊悔,不斷勸勉安慰:各行各業各有甘苦,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其辛酸……車子在碧潭別墅群中快意奔馳,看著大表哥掌握方向盤的自信側影,心想有為者亦若是,而我何時方可駕馭自己的未來。
豚肉炒蒜苗
有機栽種的蔬菜本就讓人安心,而生長在外島的紅膜蒜苗因需抵擋凜冽冷風,歷經霜寒,甘甜中透有嗆味,夠勁!捨排他性強的臘肉,而改採後腿五花肉拌炒,讓兩種食材彼此包容、吸收對方的滋味,再以醍醐上色,也鎖住濃濃的思念,海鹽提味,提醒你該回家了。
縣政府為了傳承道地家鄉美食、推展觀光,邀請名廚獻藝的「金門宴上菜」活動辦得火紅;特別找出這段料理示範影片供雙親欣賞、回味記憶中的美好味道,爸媽卻感嘆的說:這些菜色已是珍饈佳餚,在更早艱苦的年代哪得如此功夫排場,喜宴時就是街坊鄰居相互幫忙搭棚起灶,而菜餚不出蒜苗炒豬肉、芋頭蒸肉等幾道家常菜,具美味又富飽足感,而你大哥最喜歡……我趕緊轉移話題,因為可以想像我那未曾一面的大哥,身為長子長孫是多麼受到全宗族的關愛,然而卻不幸意外早逝是多麼的令人傷心、自責,即使過了半世紀,碰觸此痂痕仍隱隱作痛。
一甲子前,母親與她的母親、婆婆及大嫂同年生得四個壯丁,可是庄里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