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媳婦
依照台南的習俗,十六歲行成年禮是一件大事。也就是說大嫂行完成年禮,就嫁到我們家來。大嫂與我相差四歲,一個「小大人」要面對一家子人,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每每回想起來,就覺得 "毋甘"。
婚後不久,大哥就去當兵,暫時搬回台南待產。三年之後大哥當兵回來,又搬回屏東生活,不久,帶著大嫂、孩子跑到台北五股很鄉下的地方謀生,我與大姊住台北也常常去看他們,看著大嫂揹著剛出生的第二個孩子邊賣檳榔,她也總是有說有笑,與眷村的人都很好,大家都很照顧她。
過了幾年,生活似乎沒有好轉,大哥工作不穩定,最後搬回大嫂的故鄉台南,雖說在台南一度發展不錯,最後還是失敗,四處搬家。但是並沒有因為這樣,而阻隔我們兄弟姐妹與大嫂之間的感情,三不五時還是去台南看他們,勸他們搬回屏東長住下來。
由於大哥早婚,距離二哥娶媳已經是16年之後的事了,也就是說這些年中,都是大嫂一人獨自面對難纏的公婆,無論大哥她們全家搬到哪裡,媽媽還是會牽掛,大老遠地搭火車去看他們,與他們同住一些日子,媳婦無論做的再好,再盡心永遠都無法盡婆婆的意,大嫂受了許多委屈,依然盡心盡意款待,不發怨言。
有時大哥頑固,大嫂反而都護著我們小叔小姑們,大哥愛面子,凡事都由大嫂出面解決,大嫂跟隨大哥幾乎可以說沒有真正過好日子,卻不曾聽她抱怨過,任勞任怨,是一個傳統順從的婦人。
大嫂個性天真善良,毫無心機,樂觀開朗,幽默好客,因此兄弟姊妹還是都會聚攏在大哥家。
三個媳婦中大嫂吃最多的苦,卻甘之如飴,夫唱婦隨。古人說:「長嫂如母」,大嫂的確如此風範,我們都非常的敬愛她,我與姐姐後來也都嫁人,每次回娘家,大嫂總是準備豐盛的伴手禮,讓我們帶回夫家。她是我們出嫁女兒學習的好榜樣。現在只希望大嫂身體健健康康,含飴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