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碉堡坑道情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啟文。
點閱率:970

汽車緩緩駛過小金門的環島公路,如歌的行板,久久未見一輛汽車駛過,在小山丘邊卻見一座座如饅頭般的碉堡,就像電影「魔戒」裡面哈比人居住的地方,從來也沒想到自己會駐進那樣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新兵受訓即將結訓時,分發抽到金門籤,到了外島中的外島,才真正體會到其中苦樂。
我到小金門時已是秋末冬初,第一日就住在碉堡裡,新兵能分配到的地方能有多好?也只能忍氣吞聲,學長知道新兵要來,莫不歡欣,自然撤離最不舒適的環境讓新兵去體驗。
我分配在碉堡內的上層床鋪,離頂部不到半人高,每天起床一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才要站起來,頭部就撞個滿頭包,惹來陣陣訕笑,經歷好多回才逐漸適應環境。
我們的碉堡只有一出入小門,沒有「窗戶」這名詞,最大的優點就是溫暖,冬日寒風再怎麼刺骨,一進入碉堡就如進入暖爐一般,我在青岐度過半個冬天,後來培訓士官,之後支援司令部,一直到改分配單位,退伍之前就一直和坑道結緣。
在金門當兵,必然走過許多坑道,瓊林村的地下坑道是有名的戰鬥村,海岸的坑道如九宮、翟山坑道等,和戰爭補給密不可分,我們住的坑道,挖通山前山後,分居數個單位,人就此辦公和居住。
秋天的坑道已經開始乾燥了,在金門當兵時,由碉堡住到坑道,前者外貌如同一個饅頭,後者是長條型的,如此就可以區別出來。秋冬在坑道內乾燥易渴,晚上要潑水,也要補充水分。相較夏天的潮濕,我還是喜歡冬天的坑道,外面寒風刺骨,裡面溫暖如春,分支的坑道相通,串門子者多,常常找不到人,大聲一吼傳到別科就聽到了。
在龍蟠山的坑道,晚上曾有軍官念六字大明咒,後來他們二位都榮調到金門防衛部去了,深夜的坑道就再也沒聽到那樣的咒語了。說真的,第一回在夜裡的坑道聽到咒語,全身發麻,雖然我也會念大悲咒,但不知聲音的來處,自然起了疙瘩,後來弄清楚怎麼一回事,倒覺得那聲音親切又溫暖。某日聽不到那聲音,才聽說軍官調職升官了,我啞口無言,頓時落入深深的思緒裡。
那個支坑道平日沒甚麼人走,要走百多個階梯才到山上,好幾回秋冬傍晚我獨自上去看夕陽,金門和廈門之間的金烈水道,好天氣的黃昏,那海上的霞光真會醉人,退潮時分,兩岸的天然界限(中線)名為十八羅漢礁石全都露出來,真是好看,但我僅能停留片刻。
坑道裡同樣有悲歡離合、送往迎來,從這裡退伍總是好事,誰都希望平平安安返鄉,退伍前夕我在在這裡被灌醉了。多年以後,每當走在坑道或山洞裡,總會回憶起在金門的坑道生活,安靜的氛圍,永遠點著燈光,坑道口站著衛兵,走出坑道,迎向藍天和白雲,覺得自己像一隻井底之蛙,跳出井口面對廣闊的天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