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由父母身教言教做起
品德是立國的基石,也是做人的根本,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並不在它疆域的大小,而在於他國民的品質,所以教育要教學生唯一的東西就是品格,有了品格,其他德行自然會出現。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非但不能跟生活脫節,反而要將品德教育在生活中做實,故此「生活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體,生活教育是用,兩者相輔相成。
自古以來,人們都是從「應對」上去評定一個人的教養,所以古人教育,孩子都是先教應對進退,學好了才開始學習認字、讀書。反觀現今教育沒先教應對進退,就硬塞一些連出社會都用不上的知識給孩子,而把重要的做人禮貌與待人接物給漠視了,而待人接物的禮貌與應對進退的分寸就是品德。
古人云:童蒙養正,孩子啟蒙時就要先教正知正見,啟蒙的重要性在於孩子那時已學會「模仿」,由於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苟父母能以身作則,帶頭有品德,孩子耳濡目染並潛移默化成自己的價值觀,再從生活中體悟內化成行為的準則,自然也有教養,故此品德教育要從家庭中做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的道理,孩子自然有成,但大人假如處處給孩子不好的榜樣,孩子有樣學樣,卻要孩子有品德,有教養那無異是緣木求魚。週遭有某位朋友,生活習性雜亂無章,道德價值觀念模糊混淆,酗酒、打牌、玩女人、姘小三、生養私生子,家庭生活紛紛擾擾,在此種上樑不正下樑必歪的情況下,兒子酗酒、熬夜、打牌,死於肺癌,而女兒原本有一個幸福家庭,也劈腿……離婚收場。苟本身己正,兒女何能仿效,落此遺憾下場。
另外有些父母的生活習性,說好聽是隨性,其實就是邋遢,出門上街,背心短褲,隨便一穿,夾腳拖一套,衣衫不整就出去了,絲毫不在意旁人異樣的眼光,孩子也跟著仿效,習慣成自然了。其實穿得乾淨整齊是對自己的尊重,自重才會帶來別人的尊重,而別人的尊重又會強化自重與自愛,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殊不知自重自愛就是品德教育最基本的養成課題,還是要父母身教去影響孩子。
現今整個大環境改變了,網路世界,無遠弗屆,孩子的頭腦靈光,知識博覽,不用我們操心,二十一世紀父母親要教育孩子的「自制」和「自律」,因為Y世代孩子所缺的是規範與規矩,而規範與規矩必須要從小從家庭生活做起,就因為生活教育就是品德教育,所以一個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他的言行是有禮貌的,舉止是有修養的,談吐是有品德的,做事是有品質的,而人格則是剛毅正直的,而這些修為的養成與塑造,都是要父母親在家庭生活中身教言教,蘊育而成方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貢獻國家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