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性的金門俗語
美國應用語言學家露絲‧韋津利(Ruth Wajnryb)所著《髒話文化史》(Language Most Foul)一書,於十餘年前經由麥田出版社引進臺灣;國內也不遑多讓,出版了《臺灣限制級俚諺語》(閩南語);再看客家諺語云:「一日無講脧,毋得飯落胲;一日無講膣,毋得日落西。」閩南俗語也說:「一日無講女,三日無生理。」如果每天閒談時不講講異性生殖器,就會覺得食不下嚥、日子難捱。的確,有人三句不離「膣膦」,要他不講,談何容易?足見這類詞語,不論古今中外,不分人種族群,普遍存在,其生活化、普及化的程度,可見一斑。
同樣地,金門亦不例外,對於說「髒話」的人,稱之為「粗喙野斗」,簡而言之,即「粗野」二字,即說些低俗不雅、刺耳難聽的詞語,將粗野詞語融入俗語之中,即成本文所指的「粗野性的俗語」,由於說之者不在少數,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形成為數可觀的另類俗語。
這類粗野性的俗語,大抵採用「生殖器、性與排泄物」為素材,有些並無罵人意味,有些則帶鄙視與咒罵,由於涉及傳統倫理與善良風俗,寫起本文有如幾年前寫「漫談粗話」一般的心情,戰戰兢兢,始終猶豫不決。為免傷風敗俗,凡與「性行為」有關且極端露骨刺耳的俗語,本文一律排除,以免帶來負面效應與不良觀感!
首先就從較不粗野且具教育性的「夫妻行房之道」入題,老祖宗真是設想周到、無微不至,連最私密、最基本的「夫妻之儀」也透過俗語告訴我們:「二更更,三暝暝,四數錢,五燒香,六拜年。」房事應隨年齡、體力而有所節制,前面數字代表年齡之十位數,更更指一夜之每更(每個時辰),暝暝是每夜,數錢指五張一數,即五天一次;燒香指初一十五,即半個月一次;拜年即一年一次。在高芷琳所著的《澎湖諺語》亦云:「二更更,三夜夜,四三,五七,六作牙,七挲,八想,九搖頭。」金門從缺的後三者也補齊了!四十幾歲三天一次,五十幾歲七天,六十幾歲半個月,七十幾歲撫摸即止,八十幾歲想想就好,九十幾歲關門大吉。還有《臺南縣閩南諺語集(一)》也提及:「二更更,三暝暝,四禮拜,五牛墟,六做牙,七摸,八想,九吐氣。」針對此事,黨國元老吳稚暉也寫了一首《養生祕訣》:「血氣方剛,切忌連連;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左右,要像數錢;四十出頭,教會見面;五十以後,如進佛殿;花甲在望,如付房錢;六十左右,好比耕田;七十上下,如同拜年;八十以後,解甲歸田。」各種說法略有差異,然行房之道,須量力而為。
去年閱報,得悉位於南韓新南的「陰莖公園」也因「平昌冬奧」的展開成為熱門景點,公園內放置著大大小小各式男性生殖器造型。驚訝的是一般人羞於啟齒的器官竟能堂而皇之設立公園,也增強了我寫本段的勇氣。金門人對於生殖器各部位的稱呼為「膦屌(鳥)」「膦脬」「膦核」「膣屄」,依序即國語的「陰莖」「陰囊」「睪丸」「陰道」,運用生殖器的名稱造成的俗語為數不少,有些專為罵人,有些純為押韻,並無惡意;還有些藉此彰顯鄉土韻味。
利用男性生殖器造出的詞語隨處可聞,光是拄膦(滿肚子氣)、甩膦(不理睬你)、食膦(吃屎)、白膦(白目)……就有一堆。再來看看俗語:「舉膦來接鼻。」(愚不可及)。「夯膦(勿會)曉轉肩。」(喻不能隨機應變)。「有膦脬,無膦核。」(罵男性無膽識)。「輸人毋輸陣,輸陣膦屌面(或歹看面)。」(輸人總難避免,但不願落在群體後面)。「勼(吝嗇)的成萬,大空的食膦。」(節儉致富,大方成貧)。「一身驅死了了,死仔伸一支膦屌。」(只剩一張嘴在說大話)。「畫虎膦。」(說話誇大不實)。「喙窒膦屌。」(罵人不願開口)。「(勿會)泅,帶治膦脬大毬。」(牽連無辜)。「人若好性地,膦脬予人割去賣。」(脾氣太好,任人欺負)。「收瀾收焦焦,新年生膦脬。」(重男輕女)。「鑽燈跤,生膦脬。」(祈求生男)「較薄膦脬皮。」(比喻很薄)。「搬戲(犭肖),看戲的戇膦屌。」……真是不一而足。
記得有位「前高官」,喜愛說「嘐潲」二字,即國語的「胡說八道」,「潲」(閩南音為「小」讀陽平)是男性精液,了解其意之後便覺粗野。然而閩南人很常用也很愛用,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光是「潲」的詞語就有一大籮筐,如:「嘐潲嘐觸」(胡說八道)。「挐潲挐鼻」(亂七八糟)。「目睭糊潲」(罵人沒長眼睛)。「無啥潲路用」(罵人沒什麼用)。「看啥潲」(罵人看什麼?)「創啥潲」「變啥潲」(罵人搞什麼?)「挐潲潲」(亂七八糟)。「衰潲」(倒楣、晦氣)。「臭潲」「無潲」(沒有膽量)……多不勝數,這些都是極為生活化的用語。在俗語當中,「潲語」也是俯拾即是,如「綴人喙尾,食潲配粿。」(拾人牙慧,令人髮指,以後句羞辱)。「毋捌一箍潲一箍鼻。」(罵人沒有見識),真是「出喙著是潲」。
另有一類專門用來羞辱不端的女性,用詞不僅粗野,而且極為不雅,用之不可不慎,如「三八膣,放尿黏黐黐。」「三八膣,無藥醫。」(完全針對三八女子,咒罵她們沒受教育、沒有水準、胡亂說話,已至無藥可救的地步)。「三十歲嬈,四十歲(犭肖),五十歲做老婊。」(針對色情場所女子,描述其一生,從嬈(口 革)(口 革)到輕佻風騷,最後當上老鴇。鄙視味濃)……這類俗語,實在「聽(勿會)入耳」,還是少用為妙!
最後來談談俗語中的排泄物,「屎尿」一般人認為是汙穢之物,最為噁心,用在俗語方面,例如:「含屎敆尿」(雜七雜八混在一起)。「目睭糊屎」(罵人不長眼睛)。「講話精霸霸,放屎糊蠓罩。」(罵人只會說,不會做)。「一個滲尿的,換一個漏屎的。」「好換歹,疶尿換滲屎。」(一個不如一個,越換越糟)。「孝屎孝一肚。」(罵人不知變通,愚蠢至極)。「拖屎連」(罵人做事拖泥帶水)。「屎比醬,臭頭比和尚。」(比喻不同性質之物,風馬牛不相及,無法比較)。「有金孩兒,毋驚無狗屎媳婦。」(子貴媳賤,想娶就有,鄙視味濃)。「豬囝若就槽,豬母含屎無。」(以豬喻人,父母為了養兒育女,犧牲自己,三旬九食,不得一飽)。
這類粗言野語,並非人人想說,也非人人肯用,粗野人士司空見慣,文雅人士難以啟齒,各有見地,說與不說、粗野不粗野,每人心中一把尺。雖然有人認為「咒罵也是一種權利」,也有助於紓解壓力,然而一旦涉及傷害、觸犯刑罰,非但不能紓壓解悶,反而惹來更大的煩憂,因此,奉勸諸君,謹慎運用,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