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誤.悟
曾經有個美麗的傳說,人們盛傳在煙霧迷濛之際,望向海面,隱約可見一名仙人醉臥遠方,人們將仙人躺臥之處喚名「仙洲」,引人心馳神往,視為世外桃源。如此幻化迷離的霧氣,為這座孤懸海上的小島,帶來幾分想像與神祕感。
千百年來,這股仙人之氣始終與小島並存,不曾真正消逝或遠離。它常在冷暖交替的季節出現,彷彿是搭著夜車一般,摸黑而來,悄悄登臨島上,所以沒有人知道它什麼時候登場。有時,霧在陽光露臉後消散,在眾目睽睽中躲藏。但更多時候,它以大軍壓境勢如破竹之姿盤據小島,佔領每一個村落,久久不願離去。
小時候沒什麼娛樂,每逢起霧的日子,我喜歡在霧裡嬉戲,和鄰居在視線不良的皚皚白霧中捉迷藏,我常仗著霧色的掩護,身手矯健的乘著霧來,隨著霧去,惹得當鬼的玩伴抓得暈頭轉向,半晌也毫無斬獲。
高中時期,我更是喜歡漫步迷霧中,獨自一人靜靜享受蒼茫朦朧的浪漫。記憶中,高二某日晨起上學,屋外濃霧籠罩,遠山近樹全藏在一片白茫茫中。我將左手往前伸直,僅一個手臂的距離,竟然伸手不見五指。我一路小心翼翼摸索前行,讓原本只有五分鐘的路程,硬是耗了三倍的時間才抵達學校。等進到教室坐定,才驚覺原本乾燥的髮絲,已掛著一顆顆晶瑩的霧珠。這場「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的大霧,是我這輩子見過最濃密的霧了。
然而隨著年歲漸長,見證時代變遷,小島走向開放,與各地往來密切後,過去曾被我視為浪漫可人的霧靄,有時也會演變成擾民誤事的小惡魔。
霧來的日子,小島總是潮濕溫潤的。只要遇到南風天,海上的霧氣帶來潮氣,空氣中飽含水分,整座島濕度陡升,此刻就算關門閉戶,室內依舊難逃滿地濕滑的悲慘命運,牆壁潮得似可擠出水來,床褥濕冷,衣服不乾,書本濕軟起皺,滿室霉味,毫無居住品質可言。甚至,這股黏膩的濕氣使人身體感到濕黏難耐,皮膚過敏,渾身發癢,頻往醫院診所掛病號,賠上夫人(身體健康)又折兵(醫藥費)。
霧來的日子,小島總是寂靜孤獨的。每逢濃霧鎖島,天候能見度不佳,小島對外聯繫所仰賴的海空交通停擺,短則數小時,長則數日,郵件貨物無法互通,民生物資補給不來,人員坐困愁城進退兩難。溫熱的南風一吹,吹走了飛機劃過航道的聲響,也吹走了輪船停靠碼頭的喧囂,大地靜默得無聲無息,小島宛若一座與世隔絕的漂流孤島,無人聞問。
霧來的日子,小島總是著急無助的。濃霧阻斷交通,打亂行程,讓無機可乘的心,焦急得如熱鍋上螞蟻,甚至痛到無法呼吸。人滿為患的機場裡,上班族不能返回工作崗位的情形大有人在,這或許可以請假緩衝。然著急之處又豈僅如此而已,不能順利搭機的學子喪失入學面試機會,可能因此改變人生;選手無法如期出賽,辛苦練習的心血付之東流;急症醫療後送停擺,耽誤救治時機,若使病情轉劇加重,豈不扼腕喟嘆。甚至,趕不及返鄉見親人最後一面,天人兩隔的遺憾成了一輩子傷痛的例子,也曾聽聞。
花開花落,霧聚霧散,儘管生活上有太多的不便、無奈與痛楚,日子還是得過下去。長久以來,島民已做好心理準備,領悟霧既是無法控制的自然現象,也無法從日常生活中驅散,與其抱怨氣憤,不如就好好跟它相處吧!
霧季來了,若遇島上物資短缺,糧食青黃不接,大家共體時艱,青菜蘿蔔一樣可以度日。為了克服生活上的潮濕,除濕機、冷氣機、烘乾機等科技產物幫了大忙;再不,就等風向轉變,抓緊北風空檔,苦中作樂,趕緊享受片刻晴空與乾爽。
而因霧滯留機場、碼頭的窘境,幾乎人人經歷過,旅客焦急等待的心情,大家感同身受。但與其把自己搞得情緒激動、失控咆哮,落得狼狽不堪的處境,也無濟於事,何不換個心情,從容應變,耐心等待。只要老天肯賞臉,北風號角一響起,便是飛機乘勢起降的大好時機,地方父母官及航空公司絕對會盡最大的努力,讓旅客如願啟程。屆時,雲開霧散,海空交通齊發,密集轟隆作響的飛機及輪船引擎聲,都會顯得悅耳動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