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間天堂話西湖

發布日期:
作者: 陳膺天。
點閱率:1,438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

江山也要偉人扶,
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于雙少保,
人間始覺重西湖。──袁枚

樓外樓頭雨如酥,
淡妝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
堤柳爾今尚姓蘇。──郁達夫

西湖風景半天生,一半詩人點染成。白居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來自義大利水都的馬可波羅,在其東遊記裡讚嘆杭州,是世界上最文明美的城市。
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因位處杭州市之西,自宋代始通稱西湖,三面環山湖水相映,兼有山水之勝、林壑之美。自古即為文人雅土吟詠之地,又是白娘子與許仙相遇之地,周圍又有岳王廟及于謙、秋瑾、章太炎等名人遺骨,及李叔同、蘇軾、龔自珍、岳飛,秋瑾等人的紀念館,是中國十大名勝中,唯一不收門票的大風景區,更使常年遊客如織,絡繹不絕。
西湖十景中最美的是蘇堤春曉,北宋元祐年間,蘇東坡第二次到杭州任職,時值西湖淤塞,全杭州幾無淨水可用,東坡以知府之身,呈請皇太后撥款疏濬,用淤泥蔚草築成長堤,由南至北修建了六座石拱橋,後人為紀念其功,將此堤名為蘇公堤,清康熙帝遊西湖時推許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冠。蘇堤溝通西湖南北之日,東坡即興賦詩一首:「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煙空。」寥寥數語點出蘇堤獨特風光。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亦修建了白沙堤,詩云:「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後人為紀念白居易,特將白沙堤改為白堤,白堤東起斷橋西迄平湖秋月,長約一公里,由東西向橫貫西湖,堤上有斷橋錦帶橋、望湖亭、垂露亭,沿堤廣植楊柳和碧桃,柳綠桃紅相得益彰。
斷橋殘雪亦是西湖十景之一,據說白娘子與許仙在此相遇,又傳梁祝的十八相送亦在此橋,古詩云:「獨有斷橋荒蘚路,尚餘殘雪釀春寒」,其實斷橋未斷,只是因橋中有屋頂遮蔽,寒冬積雪時遠眺如斷橋,橋東北有雲水光中水榭,及斷橋殘雪碑亭,為西湖最佳賞雪處。
柳浪聞鶯,南宋時此處闢為御花園,現已擴建為公園,園中有柳浪橋,沿途遍植柳樹,濃蔭深處黃鶯鳴囀故名之,中有櫻花及海棠,是欣賞三面雲山及一湖秀水之地,園南一隅有句山樵舍,為《再生緣》作者陳端生舊宅
曲院風荷,位於蘇堤跨虹橋西北,因宋時此地是釀造官酒的曲院,院中又遍植荷藕,故而取名曲院荷風,清代時院中廣植荷花,康熙南巡時遂改今名。
三潭印月,又稱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並稱西湖三島,為蘇軾疏濬西湖所拋出之泥沙,在湖面上堆積出三個石塔,並禁止市民在此禁植菱種藕,避免造成湖水淤塞,在皓月當空下,塔內點上蠟燭,燭火透過圓洞倒映水面,與湖中映出的明月,交織於清風微波之中,故有三潭印月之名
花港觀魚,在蘇堤映波橋與鎖澗橋之間,其間綠洲名為花港山下盧園鑿池養魚,形成花港觀魚景致,今已擴建成二十公頃之公園,全園有紅魚池、牡丹園、大草坪、密林、花港等景區。
平湖秋月,唐時在白堤西端建望湖亭,明代改為龍王祠,清康熙時改建為御書樓,樓前延出水面建成平台,三面臨水,旁建水軒曲欄,樓側立碑亭。平台上假山花木,詩意盎然故稱平湖秋月。
孤山東連白堤,海拔三十公尺,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宋時為皇宮御花園,清朝時成為皇帝行宮,民國時為紀念國父,改為中山公園,山中有假山亭閣之勝,南麓尚有文瀾閣,西冷印社、秋瑾墓及華嚴經塔等名勝。
此外西湖尚有已倒塌的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等勝景,湖邊的岳王廟及岳飛墓,奸臣秦檜長跪墓前,墓前有一副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附近的虎跑寺為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出家之地,千年古剎靈隱寺,據傳為濟公活佛李修緣出家之地。
北宋山水畫評論家韓拙,在其《山水純全集》如此評論西湖:「山有四時之色,春山淡怡而如笑,廈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天慘淡而如睡。」
宋代詩人趙企,在秋日泛西湖詩中云:「湖光山色共爭秋,一點塵埃無覓處,沉沉水底見青天,畫舫直疑天上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