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兵
天兵一詞,台灣獨有。在中國大陸普遍不知是哪種神兵;我在網路上曾見有網民問台灣的天兵是甚麼?天兵,不見文字經傳,只在口耳相傳。
天兵,不是背著降落傘,從天而降的空降特種兵;也不是從黑漆深山大林裡,突然迸出的山地特種兵;就像越戰電影裡的藍波,純是虛構人物。但說虛構,也不確實;部隊裡就真有這種叫天兵的人。
報載:有位阿兵哥,家中連遭不幸,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紛紛過世,連接請假返家奔喪。部隊長官也覺該兵命運多舛,百忙中特派專人到府祭奠,以示慰問,才發現竟是樁類似的詐騙案件-祖輩四人中,三人早已作古。此案後續發展如何,不見報紙報導;但可以確定的是:此兵,就是當年我們所稱的天兵。
天兵,想法怪誕,行事異常,常有意外之舉;像是天上下來的兵,與眾人不同。話說民國60年,我當兵的時候。有一同袍,帶的鋼盔像鐵鍋,蓋過雙眼,在頭上晃啊晃,有點像是日本的忍者;都是新兵的我們覺得怪異,一時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還是資深的教育班長,看出了蹊蹺;憋著脹紅的臉上,仍看出露出又驚又喜的笑意,然後把這人吼出,站在連隊的前面。問:你的膠盔呢?誰叫你戴鋼盔不戴膠盔?你,天兵啊!全連忍不住的轟然,算是嚴酷的新訓裡,最輕鬆又令人終生難忘的一刻!也從此,天兵兩字,深烙腦中。
所謂的鋼盔,嚴格地講有三層。厚重的鋼盔是最外層,無法直接扣戴;要靠與鋼盔緊密結合的膠盔。膠盔又稱內盔,內有固定的頭網,頭網算第三層,可隨頭顱大小調整,沒有防護作用,卻是可以把鋼盔戴的頂天立地,雄壯威武的依撐。我們是新兵,哪懂這些;可是天兵不同,就有辦法把鋼盔與膠盔拆開,並把鋼盔戴成可以在頭上旋轉的鐵鍋,而面不改色又怡然自得。
這樣的天兵,還好,至少無害。有的天兵,卻會叫人驚出一身冷汗。聽過膛炸吧?就是在實彈射擊時,扣了板機,子彈未從槍管射出,卻在槍管或槍機中爆炸,槍械報廢之外,人員也易受傷亡;算是軍中的重大意外事件,需要檢討再檢討。其原因可能是槍枝保養不良、槍枝金屬疲勞、彈藥裝填不佳或失效等,極難判斷原因的事故。
話說某年在大膽島某部,實施實彈射擊中,某兵發生膛炸,槍枝報廢,人員無傷,卻嚇的臉上發白,連說話都變的結巴不清;奇異的是事故現場,留有一截通槍條……。事後詰問該兵:通槍條哪來的?射擊前,不是要清槍?直到該兵退伍前,才真相大白,所有的規定他都知曉,可是他就是想到知道:射擊後,槍管裡的通槍條會怎樣?這就是天兵。我常想這些天兵退伍返鄉後,是不是也會持續發揮創意,大膽創新,試驗各種可能,那就會變成真正的創意家或發明家的天才,給社會國家帶來重大貢獻。
以上說的都是天兵的若干行徑與描述。但天兵一詞終究如何來的?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自民國40年8月7日國軍第一次在台徵兵開始,為加強識別地區役男與軍人採用新的編碼,就是在6位數字前加一國字,國字的來源取自「千字文」的開頭「天地玄黃宇宙」,然後再加上「金」、「馬」兩個特殊地區;當作各自的專屬兵籍號碼。
如天字開頭的兵籍號碼,就是指出生於基隆市、宜蘭縣、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等地的軍人,當然包括了役男。這些役男人數眾多,對軍中適應困難緩慢,狀況也多,自我意識又強,經常挨罵,罵多了,概略統計出竟然都是來自天字頭的兵,於是漸漸有了天兵的稱呼(或許就如現今,人們稱北部某城市是天龍國一般);進而就把所有跟不上節拍或自亂陣腳的役員,都稱為天兵。
不過這種兵籍號碼編排方式在民國87年7月後就取消了。如今更取消了徵兵,改為募兵;只是不知昔時大名鼎鼎的天兵,是否也跟著這些制度的變革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