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投稿記趣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基礎。
點閱率:869

投一篇科學文章到國外的專業雜誌,得花很多時間與心血,首先是動物實驗可能需時一年或更長,其次是分析並整理實驗所得結果,然後將這些結果數據繪製成圖,以往需請人繪製,有些學校或研究機構設有專門的製圖室,目前有繪圖軟體代勞,撰寫才是一件繁重的工作,投稿過程有時會遇到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當然,最終目的是希望稿件能被接受刊登,才算完成了一件研究工作。
有一次我將成果投稿循環研究的雜誌,其引用點數高,如被接受刊登,對往後申請專案計畫很有助益,可惜投稿後第四天,就遭受退回,學生嚇一大跳,內心不安,以為畢不了業,問我怎麼辦?我回說沒關係,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我一字沒改就將之投「腦研究」,這是一份以神經調控為主的雜誌。我們這篇文章內容是在延腦興奮一群神經細胞,使這群神經細胞先在胞內引起一連串的化學反應,然後才導致血壓降低,應該符合這份雜誌的宗旨,然而卻在投出後六週沒有消息,學生是眼巴巴地每日盼望,心中的期盼與無奈可想而知,我看在眼裡,就寫信藉由email去詢問,該雜誌的主編立刻寄來五位評審的評語,這次受到驚嚇的是我,一般是兩位評審,鮮有第三位,除非兩位評審意見不一致,看過後,猜想主編應該是在等待第六位評審的意見,因我去信詢問,就將這五位的意見寄來,要我答辯。仔細閱讀這五份評審意見,發現他們的專長涵蓋三大領域,推測應與我們這篇文章內涵有關,其中一位是神經生理專家,審查在延腦進行這樣研究的正確性;兩位是循環生理學者,審閱延腦降血壓的合理性,一般來說,延腦多為升血壓的核區;另兩位的專長是細胞生物學,主要是審定延腦這群神經細胞內所發生一連串化學反應是否合乎邏輯,這樣的實驗方式一般都是在體外的細胞培養進行,而我們的研究卻施之於活體的延腦,且評估的重點是血壓降低而非腦細胞本身,異於常態。經我逐條答辯後,以email寄出,三天後,主編來信說接受刊登,又是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顯示主編並未將我的答辯寄回給五位初審者再審。
按理,稿件被接受應該是完成了投稿的工作,不過,後續的事情卻是令我有些訝異,首先是主編邀請我審查該刊有關呼吸神經調控的稿件,顯然他將我的學術背景查得一清二楚,深知我多年來的研究工作是呼吸,而非循環的神經調節,讓我明白何以先前所投循環的雜誌會遭退稿,這也令我學習到往後做事的態度。其次是約兩個月後,這家公司來信,邀請我撰寫「呼吸神經調控」專書,內容至少十章,各章題目由我決定,每章的作者由我邀請,可以是國際專家,也可以是我自己研究團隊的學者。當時,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個人從未以英文寫過專書,撰寫發表的研究論文稿,投稿之前還需請人修改英文,才能放心投出!思之再三,坦承自我英文能力不足以擔任這項工作,婉拒了該公司的厚愛。我必須在此指出,這可是一家大型的出版公司,出刊的專業雜誌近二千種之多,涵蓋了理、工、醫、農與社會科學各領域,國內各大專院校與醫學院圖書館,都訂有該公司所出刊的雜誌;而出版的專書更是多得不勝枚舉。好友嚴教授(台大生科系)知道後,認為我當時應該接受才對,然而到現在我還是弄不清楚,主編何以會建議該公司邀請我撰寫專書,絕不可能是因為我所投的這篇文稿與答辯完美,就算是,也與所邀撰寫的專書內涵無關,難不成是我幫忙審稿時,哪一點被主編看上了?記得有一次,我建議主編拒絕一篇文稿,理由是該文不僅有些論述不合邏輯,且所引用的文獻有誤,除將之逐一列出外,還另附一篇正確的文獻。現在回想起來,審稿的評語與建議可能是一大考驗,當然,我是永遠不可能知道其中的真正原因!不過,卻是我投稿國外雜誌以來所遇到的難忘趣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