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是蓮花?
曾經聽人點評,多數武俠小說內容,往往與佛、道二教不無關連。想想那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確實言之有理,不少武林高手或身穿道袍、或身披袈裟,好比赫赫有名全真教和少林寺子弟;而且,武學心法中,亦或多或少可見佛家經典以及老莊思想的影子。
既然武俠小說與佛道有著千絲萬縷關係是慣例,當然不乏例外的出現。其中小說《吉祥紋蓮花樓》應該勉強躋身得上特例一員,雖然它依循傳統,蘊含佛門元素,卻跟想像中的門派、武功招式搭不上邊!反倒運用在插科打諢耍嘴皮子功夫上,又或者,覬覦寺廟養的兔子下酒,而出入山門……總而言之,通通不正經。
仔細較真,《蓮花樓》跳脫地方可不只這一處,裡頭怪事特多,本是不太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雖提及出神入化武功絕學、爭奪武林第一、稱霸江湖號令群雄等,各種武俠小說應有的情節;但這些不過是點綴故事的旁支末節罷了,真正主軸竟環繞一樁樁離奇詭異的命案進行!小說主人翁化名李蓮花,江湖一般人敬稱「神醫」,其他知曉神醫不通醫術內幕的摯友則暱稱騙子。他遊走大江南北時,彷彿柯南體質上身,無論何地,總能不偏不倚趕巧碰上凶殺案。
再一回事件發生,與神醫同行的方公子,終於忍無可忍,一口堵在胸中惡氣,不吐不快,夾槍帶棍狠狠數落一通:「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本公子和別人出門吃飯,總是能遇見美女,而跟你出門吃飯,卻總是遇到死人?」末了不忘捎帶上各路神佛,譏諷道:「你身上是帶著瘟神嗎?還是在拜觀音的時候心裡想著如來;拜如來的時候心裡想著關公;拜關公的時候心裡想著土地公……」反正李蓮花早已看慣好友私底下惡言相向的嘴臉,即使被這般指著鼻子叫罵,依然好涵養,不慍不火慢悠悠解釋道:「我只不過是拜菩薩的時候想著你而已。」
交友可以分諸多類型,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是酒肉朋友只可逸樂。偏偏神醫也不知怎麼結交的朋友,瞧他們說起話來,妖風陣陣的樣子,既不像孔老夫子口中「友直、友諒、友多聞」,更不屬於「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型。朋友相會,正經話沒幾句,反倒一個兩個損人功夫了得,不僅罵人不帶髒,連佛祖觀音經他們口中曲解,都顯得戳人心肺。
某次,另一「損友」來訪,不見李蓮花應門,只有條土狗竄出,朝他叫吠。拜訪的友人忍不住腹誹:「莫非騙子承蒙我佛指點,竟入了畜生道,變成了一隻狗……」別看這幾人每回說話,冷嘲熱諷,陰陽怪氣;行走江湖,遭遇危機,二話不說,腳底抹油跑為上策,全然不顧及身邊友人死活,彼此一副交友不慎,感情萬分拙劣。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但性命危急關頭,他們無須浪費寶貴時間關切朋友,各自爭分奪秒逃命,若非有著非比尋常默契,恐怕也難逃得如此心安理得!再者朋友之間,得以今日吵、改日接著吵,周而復始,持之以恆;而不一拍兩散, 從此天涯陌路,又有幾人做到?聽的一人,完全了解對方貌似歹毒的言辭下,並無惡意,所以絲毫生不出芥蒂;奚落的一人,心裡亦明鏡似的,明白對方肯定不會介懷,才膽敢肆無忌憚地大放厥詞,這種絕對信任何嘗不是另類友情堅定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