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瓜葉

發布日期:
作者: Hugo。
點閱率:2,262

六月,北部連著幾天大雨,河邊各個低窪菜園大部分被淹了,沒被淹的菜園也被迫趕緊收割以防泡爛了。這一大片綠油油看似美好的地瓜葉菜園似乎沒受到威脅,但其實水已快浸泡到園子裡了,菜農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彎著腰,辛苦搶著採收了,不然城裡人和菜市場就採買不到物美價廉的地瓜葉了。
我記得,多年前我還在北京生活時,在工作場合中認識一位客家同事,他老家住廣東潮州,有一回一起吃飯時聊起天來,我開玩笑地說台灣經濟已停滯多年了,人的收入一旦變少了更不如從前了,就會開始懷念起小時候的地瓜葉這道菜了,但儘管地瓜葉也能大大方方地上了餐桌,但價格卻不見得便宜多少。
他一聽就說了,你們台灣人覺得地瓜葉很低賤吧,這也沒錯啦,因為在許多人的眼中,只要經歷過去那種窮苦環境和年代的人都知道,地瓜葉是被切碎了煮熟用來餵豬的,所以被視為低賤的一種植物,或是僅供豬隻來吃的一種葉菜,上不了桌面的,但其實在我們潮汕地區,地瓜葉還有一個很響亮了不得的名字:「護國菜」!因為這地瓜葉聽說牽涉到一段皇帝落難的故事。
我盯著他看,他卻有點跩了起來,他接著說,這故事你就不知道了吧,但潮汕許多人都知道,因為在潮菜中有一道名在就叫「護國菜」,它主要的食材就是選用地瓜葉,因為相傳南宋1278年,當時主張抗蒙古大軍的南宋將領張世杰和大臣陸秀夫等人擁立了八歲的趙昺為王,但在一次與元軍交戰後南宋兵敗,這年幼的南宋皇帝趙昺就從福州逃到了潮州,與陸秀夫等人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廟中避難,古廟中的僧人聽說是宋朝的少帝,本想以豐盛的飯菜款待,卻無奈因連年戰亂,香火不旺,所以除了僧人自己在附近種了一塊番薯地外,也一無所有了,不得已的情況下,僧人只好將新鮮栽來的地瓜葉去掉苦味,製成湯餚,少帝趙昺在飢渴交加之下,卻也食之精神大振,贊不絕口,當下就賜名這道以地瓜葉製成的湯餚叫「護國菜」,以表明少帝趙昺自己一定要保住江山的決心,但到了1279年,蒙古軍隊還是把南宋滅了,潮州當地人民為懷念南宋,就把皇帝趙昺吃過的地瓜葉這一道菜也稱作「皇帝菜」,所以你們台灣人不知道這故事吧,這故事傳說是真是假先不論,但地瓜葉也不能因為它是用來餵豬,就當它是低賤的葉菜啊,所以看看你們台灣,都將地瓜葉擺上桌面,那就不是低賤的葉菜了。
不過,人總在落魄無助時才能嘗到真正地瓜葉其中的美味嗎?
但他的故事和一番話,倒是說得我都有點羞愧了。為此,我一直斷斷續續在注意地瓜葉與人的故事。後來,我在某一張報紙上又讀到另一個地瓜葉故事,那故事的傳說地點在今日的廣東佛山三山,那裡流傳將地瓜葉也叫「龍鬚菜」,那也與一位皇帝有關,故事是這樣的,相傳清朝乾隆遊江南的時候,有一次,乾隆在南方某地遭到賊人追殺,在倉皇逃散時與部下和隨從人員走散了,所以乾隆在一個山溝石縫中躲了一天一夜,躲得他飢腸轆轆的,直至追殺的賊人遠走了,才驚魂未定跌跌撞撞地走出來;他找到一戶農家請求吃點東西,但貧窮的農婦卻拿不出什麼像樣的菜做給乾隆吃,但她不經意間忽然看到地上一堆的地瓜苗,就三兩下摘了葉子,洗淨後細心地炒了一碗地瓜葉招待乾隆吃了頓飯;也許是飢不擇食的緣故,乾隆對炒地瓜葉竟吃得津津有味,還覺得比皇宮膳席的山珍海味、龍肝鳳膽好吃多了,所以一眨眼工夫,一大碗炒地瓜葉就被乾隆吃個精光;乾隆回到京城以後,仍然對農婦做的地瓜菜味道回味無窮,可是又不知道那是什麼菜,於是便派人到南方找到那個農婦,既表示感恩,又想知道那道好吃的菜是什麼菜;那農婦一聽,原來上回落難的人是朝廷的人,嚇得她更不敢說那是低賤的地瓜葉了,只要說個謊:「那個菜就叫龍鬚菜。」從此,龍鬚菜就成了地瓜葉又一個美麗的名字了。但,人總是在遇上飢腸轆轆和潦倒不濟時,才會珍惜和懷念那最低賤最尋常的一點美味嗎?今日,聽說三水也有不少人把地瓜葉叫做龍鬚菜的。看來,我們還不得低看這地瓜葉的魅力。
但我在當時的北京確實也很難在菜市場見到地瓜葉,回到台北後,地瓜葉在菜市場經常可見,可是一時卻又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老家經常聞到被切碎了煮熟時的地瓜葉味道,那種有點特殊迎風吹來的味道,至今我在吃地瓜葉這道菜時,依舊難以形容,因為我上小學時,有時經常為了要和同學會合,就要多繞一點路,穿過一條養豬殺豬的彎曲小巷。
每次路過時,就經常聽見豬被宰殺的哇哇慘叫的聲音,而空氣中也同時飄散著煮著濃濃地瓜葉的味道,那是一種大量地瓜葉在大鍋裡被大火翻炒被煮過所飄散出來的味道,有點澀,有點苦,也有點刺鼻的難聞,但或許我小時候就這樣經常路過聞到吧,所以穿過那小巷時總不覺會捏住鼻子,然後埋怨那會合的同學,幹嘛非走那小巷的路不可。那同學就老是說我,閉氣就好啦,又不會死人。那時我就會說,你當然不用閉氣也不會死啊,因為你天天非走這巷子不可。因為那同學就住在那巷子裡,家裡養豬,天天要煮一大堆地瓜葉餵豬。我經常開玩笑問那同學,今天餵豬的地瓜葉好吃嗎?
不用回答,那同學就抓起書包朝我頭上狠狠地丟過來。
後來,我們考初中後就分開了,直到後來我去當兵,才輾轉聽說那同學在菜市場裡賣豬肉,而且生意非凡,那時我就在想,難道他家餵豬的地瓜葉有何特殊之處,不然怎豬肉的生意比別人好?再接著過了幾年,我們就沒連繫了,不知他人過得如何,那巷子大概再也聞不到濃濃煮著地瓜葉的味道了吧。歲月和時間有時會疏遠人的距離,久未聯繫,就如那小巷裡的地瓜葉味道,飄著飄著,好像就消散了,聞不見了。如今少小離家是離家很遠了,老大卻也有時會回想起那同學與那巷子裡飄送的地瓜葉味道,而時過境遷,人事已全非了。
而幾天的大雨,讓北部的菜價也大漲,我騎著單車到河邊去走走探看時,大雨留下的痕跡卻淹到了各個低窪菜園的馬路上,那裏雖然被種著各種蔬菜,但河邊的地勢低,水勢一時難以疏通,所以漫過了一些菜園,也淹上了半邊馬路,我心想,這下子許多菜農的心血泡湯了。
果不其然,一個轉彎,一大片種植地瓜葉綠油油的菜園,地裡都泡在淺淺的雨水中了,如果不搶著採收,那接下來就難以收成了。幾隻白頭翁在附近的樹上啼叫,不知道牠們是否也能體會到地瓜葉菜園的蟲子變少了,但或許他們在討論著,等太陽一出來,牠們的蟲蟲美食就會被端上這一大片的地瓜葉菜園子了。另一隻鷺鷥則在地瓜葉菜園旁的水淹馬路上一步步踩著水窪尋食,牠一定覺得一隻從泡水的土中鑽出的肥大蚯蚓,遠比炒一盤「護國菜」或「龍鬚菜」好吃多了吧。
但菜農依舊深深彎著腰,面朝著泥土水患的地瓜葉菜園,水泡漫在菜園的地瓜葉下,這是我們見不到的,接下來,那看似一片蔥綠欣欣向榮的心血,強烈的早晨陽光若再無情的曬在腰背上,曬在泡水的菜園子上,汗水就更止不住了。這也是今日坐在餐廳裡冷氣下享受已能端上桌面可口地瓜葉菜品的人們看不見的。
而我卻又想起小學那餵家裡養豬天天炒煮著地瓜葉的同學了,不知道他長大後是否還懷念那巷子裡空氣中那濃濃地瓜葉的味道,還是會拒任何地瓜葉菜品於千里之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