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捷運讓座實錄

發布日期:
作者: 均面。
點閱率:1,746

 只要在台北搭捷運,我幾乎養成一個特定習慣,就是看到深藍色的博愛座,如同望見某種魔法結界,會主動走遠,騰出空盪的座位。那麼,真的想坐的乘客,就可以使用到。 
 即使我坐的是一般的座位,如果碰到特定的乘客,像年邁的長者、身懷六甲的孕婦,或是行動不便的大嬸,我都會主動站起來讓座。這大概變成了反射性的習慣,只要搭捷運,或者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心裡都會假設,待會兒應該準備要讓座。我對於博愛座的看待角度很簡單,這些設定好的座位,應該讓給更有需要的乘客。
 或許,我讓座的習慣,是來自整個社會觀念的影響,並非所有的乘客,都耐得住久站。一些身體條件較弱的乘客,當然需要坐著,禮讓弱勢乘客,也就理所當然。這種觀念的養成,讓我一進捷運,就有反射動作,只要是深藍色的博愛座,一律不坐,即使空間內有不少空座,仍然會稍做等待,希望乘客都就座了,自己才找位置坐下。
 這種讓座的概念,變成很自然的肢體語言,如同職業運動選手熟練的既定動作。當我坐下來,也不會真正的休息,而是顧慮待會兒是否有人想坐,卻苦無位置休憩。大概是過度焦慮的關係,如果坐下來卻沒有讓座機會,反而會感到些許失落,心想,是否錯失了一些幫助別人的機會。
 基於自發性讓位的心態,我反而偏好和阿里山神木看齊,佇立於捷運車廂。此舉主要是因為搭乘時間短,只需幾站的時間即可到達,不如站著較為省事。我也發現到,幾個搭捷運的有趣現象,像是很多人一上車,都不會想坐博愛座,深怕坐下去,會引起週遭乘客的異樣眼光。如果是情侶檔,也往往會選擇站著,大概是因為男性想要保持紳士風範,展現出禮讓態度。男生陪女生站著,可渾灑更多親密而帥氣的動作,一舉兩得。
 事實上,不少乘客像我一樣,似乎內建了讓座的驅動程式,看到長者或孕婦,都會主動讓座。有趣的是,這種禮讓的舉止,不見得能成功。像是一些長者看到學生讓位,反而會主動搖手,示意學生繼續坐。雖然,他們看來頭髮被幾道斑白佔據,但身體仍為硬朗,並沒有被讓座的需求。或許,看在這些長者的眼裡,讓座給他們,反而是認定了他們身體條件較為虛弱。為了證明自己的活力仍是奔騰活躍如同發電廠,當然還是站著。我自己也碰過幾次狀況,原本坐著,想讓座給長者,反而被拒絕。從他們自信閃耀比美星辰的臉龐來看,創造不被讓座的記錄,大概也是保持滿檔元氣的證據。
 說來頗值得玩味,我也會成為被讓座的一員。好幾次腳扭傷,必須要扶著拐杖上車。現在就變成,如果能找到座位,反而是一種幸運的呵護。不過,在人潮擁擠的車廂,這種想法未必能如願。巧的是,竟然是博愛座的阿媽,主動讓座給我,堅持要我坐下。她說,以往搭捷運時,也常常受到大家的禮讓,而現在,她也希望能夠有禮讓別人的機會。被阿媽讓座,我著實感動。
 捷運讓座的百態實錄,反應出這個社會的公民特質。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習慣隨手讓位。我也希望,能成為讓座而非被讓座的一員,這代表自己永遠都能和健康為伍。搭捷運是否讓座,對我而言,更是一種對於生活哲學的省視態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