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馬將軍錄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張火木。
點閱率:11,105

9、何復明 1953~

祖籍湖北羅田縣人,出生於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住金湖鎮山外村,五十八年金湖國中第二屆畢業後保送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第十四期就讀六十一年進入軍情班,六十五年畢業晉任陸軍步兵中尉排長分發金門古寧頭服務。八十九年於軍管區司令部動員處處長任內晉任少將,同年九月接任台北市團管區司令部(九十一年三月更名為台北市後備司令部)迄今兩年半,何將軍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四十五期、三軍大學指參學院七五年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八一年班、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兵學研究所八五年班;曾歷練於排長、連長、營長、旅長、主任教官、組長、總教官、處長等軍職;何將軍於軍旅生涯,表現優秀,因此不論在營或在學,都深獲各級長官賞識、同僚愛戴、下屬敬愛。何將軍長秉持著「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己身正,不令而從;己身不正,雖令不從」的理念,於七十五年榮獲忠勤勳章乙座、七十六年長演習(師對抗)榮獲陸軍獎章乙座、七十七年光武演習(雙十閱兵)榮獲陸軍獎章乙座、八十四年協同演習榮獲陸軍獎狀乙幀、八十五年榮獲忠勤勳章乙座、八十九年榮獲內政部役政獎章乙座、九十年榮獲國防部愛民模範、九十一年榮獲金湖中學傑出校友等榮銜;殊多傑出的事蹟,都是由於何將軍平時為人憨厚、苦幹,為人處世有金門子弟之氣魄!

10、鄭瑞堅 1954~

金門縣金沙鎮吳坑村人,現任陸軍航空特戰部少將主任,民國四十三年五月三日生。五十五年,金沙國民小學畢業;五十八年,金沙國民中學畢業;六十一年,國立金門高級中學畢業;六十五年,先生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六十五年班(廿三期)政治系;為金沙國小第二屆畢業生,與黃奕炳是同屆同學,八十九年,先生畢業於三軍大學戰略研究所八十九年班。曾任連輔導長、營輔導長、旅處長、師主任、署主任。曾獲頒寶星、景風、弼亮、金甌獎章、忠勤勳章等十座。曾任航空特戰司令部政戰部主任,於九十年七月一日晉升陸軍少將,是金馬子弟中政戰系統晉升少將的第四位。在他之前上有黃廷川、周軍橋、鄭有諒等學長。鄭將軍於金門高中畢業才投身軍校,軍旅生涯表現優異,不讓學長專美於前,為金門子弟軍旅將官星路,再添勝事。

11、吳有明 1954~

福建省金門縣內洋村人,民國四十三年一月二日生。多年國小,金湖國中,陸軍官校四十五期畢業,陸軍學院七十四年班,戰爭學院八十年班,曾任排、連、營長,指揮官,教官,組長,旅長;具體優良事蹟有:八十二、八十三年榮獲三軍大學優良教官,獲頒陸軍獎狀乙幀;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年擔任金門戰車群指揮官,獲頒獎章乙座;八十六年負責軍劃M41D戰車性能重建事宜,獲頒陸軍獎狀乙幀;八十八年擔任裝甲兵五八六旅旅長,負責九二一地震第一線救災事宜;八十九年七月一日晉升少將;九十年七月執行長勝十號操演,獲頒陸軍獎章乙座;九十年十月執行戰備操演,曾獲頒陸軍獎狀乙幀。吳將軍出身正規陸軍官校,有完整的軍中職任的歷練,平時為人熱誠憨厚,苦幹實幹,有金門子弟不怕吃苦的道地精神。

12、張雙榮 1954~

金門縣金城鎮人,四十三年次,金城國中第三屆畢業,曾任國防部長室行政處長,在此前擔任上校達十一年,於九十一年七月一日晉升憲兵少將。張將軍有完整軍旅職務的經歷,是地區第一位憲兵軍種榮陞將軍的金門子弟。

13、陳國增

福建省金門縣人金湖鎮塔后村人,先後從金湖國小、金湖國中畢業,陸軍官校四十五期;曾在陸院戰院及戰研所進修。曾任排、連、營長,旅長;現任金門防衛部金東旅旅長。陳將軍與吳有明將軍均出身陸軍官校四十五期,有完整軍中各級職務歷練,由於工作能力強,為人誠懇,處世踏實,深受軍中袍澤敬佩。目前,剛好在家鄉擔任旅長,由於人緣好地頭熟,深受地區鄉親父老的器重與肯定。

14、洪廷舉

洪廷舉原名洪金木,金城國中第三屆信班孫水坤老師的傑出門生,五十八年自國中畢業後,即投考陸軍官校預備學士班,並循序進入官校四十五期,此後陸續在三軍大學陸軍指參學院,戰爭學院深造進修,並於政戰學校政治研究進修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先後歷任排、連、營、旅長、指揮官、處長、聯兵旅長。於八十九年晉升少將,並於同年八月一日榮陞中正國防幹部預備校長,其經歷優異完整辦學認真,該校九十年參加大學聯考及軍事聯招錄取人數持續保持高錄取率,辦學績效備受肯定。該校在洪校長努力辦學領導下,已邁入更開明進步及全人教育的發展階段;全校師生以「攜手同心、精進超越;薪火相傳、共創新猷」相互策勉,不斷提升教學品質。洪將軍與黃奕炳將軍,目前均在軍中擔任教育英才的重責大任,他的更上層樓的機會,指日可待。

15、李陳同

祖籍湖南,家住金城鎮光前路的李陳同,父親李振秋是祖籍湖南的退役「老士官長」,過去從事電影隊放映師,為人豪爽,講義氣,母親為金門人。李陳同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二位弟弟與二位妹妹,從小就在困苦生活中長大,深受父親的薰陶教化,於民國六十四年金門高中畢業後,毅然報考陸軍官校,開始了他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他在軍旅生涯二十多年,由於在工作崗位上任勞任怨,展現了金馬子弟刻苦耐勞的精神,處事務實穩健的作風,樹立了良好的典範,更以優秀的工作表現獲得拔擢。李陳同於六十八年從陸軍官校畢業後,憑著過人的毅力,在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曾於七十二年二月在金門金西湖南高地據點當連長,八十一年調回陸軍官校擔任營長一職,八十三年至八十五年先後在陸軍總司令部與國防部擔任計畫參謀,到八十八年轉任花蓮守備旅旅長,八十九年又轉任國防部計畫參謀次長室任副處長,九十年三月榮調國防部部長辦公處,擔任政務綜合處處長一職,任內稱職的表現,屢獲上級長官的肯定與拔擢,也為他晉升將官之路奠定良好基礎,於九十一年順利晉升為少將,實為金門子弟之光。

16、許乃權

金門金城鎮人,金城國中第五屆畢業生,憑著一份金門人務實穩健、任事積極的作風,曾任陸軍成功嶺一○二旅旅長,於九十一年元旦晉升為將軍。

17、孫覺新

金門金城鎮人,金城國中第三屆畢業生,八十九年晉升為將軍。

18、吳伯源

金門金城鎮人,金城國中第三屆畢業生,八十九年晉升為將軍。

19、王世塗

金門金城鎮人,金城國中第三屆畢業生,八十九年晉升為將軍。

三、馬祖將軍錄

1、林金順

十二歲喪母,出生於馬祖南竿四維村,因照顧長兄放棄保送台中一中,便只好前往台北就讀東方中學。高中畢業他仍不能忘懷從軍報國的理想,本想再考軍校五十七年的正期班,由於性急不想耽誤,約了另一位同學同時進入專修班,一年的訓期結束畢業後,分發至基層擔任低階軍官。在校就學時他就選擇了步科,五十七年以第一名畢業仍選擇步兵單位,向人稱老虎部隊的第十九師報到,半年後就升中尉,回台灣接受跆拳道訓練,因為父親病重自願調至馬祖北竿,後又調往南竿,當時擔任連長,兩年後升上尉。六十六年元旦升少校,年底就接營長調金門。七十五年就調回國防部掌管人事,擔任人事處副處長,在人事處任內他對國軍人事法令部分提出頗為具體的建議,編著有︽國軍人事作業要領彙編︾。七十九升至少將,八十六年他擔任屏東一四六師衛武營龍泉師師長時,先後編著︽龍泉心影︾、︽中國兵學名著︾。

2、陳敬忠

家住馬祖北竿后澳村的陳敬忠是連江縣初中部的第一屆學生,早年家境清寒的他,在師長、家人及同學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品德兼優的學生,國中畢業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選擇了保送陸軍官校預備班,從此展開往後軍旅生涯。在預備班時,陳敬忠仍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順利直升大學課程。大一寒假那年,他參加交換學生的遴選,全校共取六名,他以第二名成績前往薩爾瓦多學習。薩爾瓦多的四年對陳敬忠而言,是他人生重要的關鍵,也是一段相當辛苦的學習過程,由於當地軍校有德國的傳統,在軍紀及體能方面的要求都十分嚴格,即使得能夠順利畢業也相對的辛苦;在語言方面,由於他未曾學過西班牙語,在軍校中,無論是生活或課業均是吃盡苦頭,甚至曾經將小石頭放在口中來學習西班牙中的捲舌音。四年後,他返回國門,先後在金門擔任連長、官校連長,後來進修文化大學研究所後又赴金門擔任二年的營長,隨後赴瓜地馬拉進修,回國後擔任陸軍總部參謀、薩爾瓦多武官四年、成功嶺砲指官、旅長等。這些年走來,陳敬忠表示他運氣很好,無論是師長或軍中長官、國外的大使都對他格外愛護。在三十年前這些馬祖小弟,以不怕苦的精神,隻身赴台就讀軍校,三十年後,於九十年度他又以優異成績榮陞為少將,在授階典禮上,他特別邀請父母前往觀禮,一同分享這榮耀的一刻。

四、金馬將軍的人格特質

九十一年,一年中晉升將軍的閃亮新星中有:許乃權、李陳同、張雙榮等三位,在此前九十年有周軍橋、鄭有諒等,八十九年洪廷舉、王世塗、孫覺新、吳伯源(以上四人皆為金城國中畢業)、黃奕炳、鄭瑞堅、吳有明等七位,更早之前則有張家生、楊成榮、蔡承林、黃廷川、顏忠誠等五位,皆為近半世紀以來兩岸熱戰交鋒的歲月之金門子弟報效軍旅,光耀浯洲,榮譽家鄉的一時鄉彥俊秀。

另外九名少將中除周軍橋、鄭瑞堅、鄭有諒係屬政戰體系外,其餘六人均屬軍事兵科系統,也說明了金門子弟在軍中的兩大主流兵科系統中,金門子弟允文允武,更凸顯出金門子弟承傳明清傳統軍事天份與淵源,其中金城國中第三屆的洪廷舉更為傑出,除洪廷舉、許乃權,其他如李陳同、鄭有諒、周軍橋、鄭瑞堅、王世塗、孫覺新、黃奕炳、吳伯源、張雙榮諸位鄉彥皆能秉持金門人刻苦耐勞、苦幹實幹、不怕苦、不怕難的金門人傳統文化精神。

在金馬將軍名錄的年齡順序上,除顏忠誠、黃廷川、蔡承林、楊成榮等四位年齡稍長,期別稍早外。最近兩三年,順利晉陞少將的傑出鄉彥,計有:許乃權、李陳同、鄭有諒、周軍橋、洪廷舉、鄭瑞堅、王世塗、孫覺新、黃奕炳、吳伯源、張雙榮、陳國增、吳有明、何復明等十四位的年齡層,均在四十一年次至四十八年次之間,均屬於生涯的壯年期。其畢業年別,從六十四年班至六十八年班(陸官四十五期至四十八期,政戰學校二十一期至二十四期),其中九名金門子弟均集中在這四年之間,順利晉陞將軍。若加上馬祖地區林金順與陳敬忠兩位將軍,充份顯出金馬地區半個世紀以來,戰地政務軍事生態的影響,以及金馬戰地國民義務教育的成效,也同時發揮了極大的人才培育功能,不僅作育戰地英才,更顯現在特殊的戰地政務體制下,金馬子弟能夠培育及薰陶出優異的人格特質,以及其傑出的軍事素養。歸納其原因,除了有後天戰地風氣的影響外,亦有其先天戰地前線學子的人格特質使然。

(本文作者陳為學為述美國小校長,張火木為金門縣文史工作學會理事長、實踐大學專任副教授)

(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