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幫助孩子,走出離婚陰霾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慈惠。
點閱率:1,003
字型大小:

我還記得以前有一個報導,一個嫁到台灣的日本女人,趁著假日,基於好意,為親戚免費看顧孩子,但那孩子頑皮,從窗台的欄杆縫裡跌落樓下,當場摔死,幾乎是同時,那個日本女人居然抱著自己的親生孩子,也跟跳了下去。「慘哪!慘哪!」一起看電視的朋友發出喟嘆,但我說:「可是不這麼做,怎麼交代呢?摔死自己的還好辦,摔死人家的,該怎麼解釋?」

在這以前,我一直深信「在緊要關頭,每個人都會先看顧自己的子女。」但在我遇到一個離婚的父親時,卻覺得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迷思在助長後母情節?繼手足之間的爭寵與爭執更精巧嗎?如果喜歡繼父母算不算背叛生父母?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雙親和子女雙方面都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若因此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愛與面對,比起那些看似完整其實失功能的雙親家庭,何嘗不是擁有更多的優勢?我衷心盼望,民論是潛藏的假單親還是潛藏的真單親家庭,都能走出來擁抱真正的優勢。

台灣地區在近幾年離婚率逐年升高,泛道德論者批評這些選擇離婚的人是視婚姻如兒戲。其實,選擇離婚有的情況實是情非得已,至少夫妻彼此清楚知道這段婚姻應該被終結,因為事實上,有許多婚姻品質不好的人未必有勇氣離婚。

一個人在剛離婚時,往往會焦慮不安,甚至會否定自己、難過不已,如果嚴重一點的話,甚至可能更需要一些諮商或治療,我曾經推著我的朋友:「該找人諮商就去找、該問輔導單位的你就去問,不要怕,沒有人會笑你。」因為時日久遠,他勢必會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先前的婚姻,任誰都會懷想當初自己曾經對婚姻那麼的依賴,在婚姻中完全支持他的另一半,最後卻得到這麼負面的結果,自己甚至還得拽著一個孩子辛苦的生活,此外,離婚可能對孩子產生的重大影響,尚且必須自己面對。說實在的,一個人必須扮演父親母親的角色仍然令人難以置信,若是處理不當,可能自己就先被焦慮及憂鬱煎熬成神經衰弱。

其實離婚對於父母及子女都是痛苦的過程,父母的情緒在變化,子女的情緒也在變化,而離婚之所以會影響整個家庭,甚至垂直的直接影響到雙方父母的家庭(也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離婚不僅僅是表示了夫妻婚姻關係結束,對雙親與子女而言,那更是一種特殊的生活經驗。所以使家庭面臨解組的離婚父母在開創各自的新生活時,不要忘了跟父母孩子之間要相互溝通,當然,如果他們決定第二春時,也必須考慮父母孩子心理上的調適與接納。

研究指出,台北市國小學生平均每班有四至五人是父母離婚的兒童,且愈接近商業區的學校此現象愈盛。我以往就學時,差不多就是這個數據,不過那時候我的每個同學都有爸爸和媽媽,我個人對於有關這方面的事情完全沒有概念,白話一點的說,那時候的我腦袋裡,完全不認為、不知道、不曾想過─父母親是可以離婚的。但在之後,在我見識了越來越多的離婚案例,我發現孩子常會有兩極行為的出現:一方面,若是稚齡的兒童的話,會較早熟,適應力較強,會照顧別人甚至自己;但另一方面,孩子的認知發展緩慢,換言之就是不接受某些事實,明明知道一些事實卻不肯面對,於是常常裝傻,再來就是反抗,無意義的反抗,會突然不肯按時睡覺或者是不乖乖的吃飯,但這些只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或是退縮,例如改不掉半夜上廁所仍需要大人陪伴等行為,或是一點小病痛就會哭鬧不休。

他們的受挫力可說是極端─極端勇敢與極端脆弱。

大多數母親對子女的付出較多,因此她們通常是子女最親密的倚賴者,然而,母親是否才是孩子心目中真正的重要角色倒不一定,失去父親或母親,對孩子的傷害都有同等效力。但根據調查報告說明,如果孩子在幼年時代(六歲以下)即被剝奪與母親接觸(或可說是離婚造成的分居事實),那就和被養在孤兒院的情況一樣,對於小孩日後的身心發展,有嚴重且無法扭轉的結果。孩子在極短的時間內,身心必然承受到比大人更痛苦且更不利的煎熬。

我相信很多孩子對於父母親不能住在一起感到失望,即使孩子已經在父親或母親再婚的家庭中適應的很好,但這不是孩子對於目前家庭的不滿,這只是孩子的感受。其實,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離婚這件事,讓他同時擁有兩個家,真是難為孩子,父母若是再婚的家庭也勢必得了解,有關於這些,應該是沒有辦法說服、驅離孩子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孩子其實只是藉由這個期待來表達他需要一個永恆的家,因為這個想法並不會支配孩子真正去付諸行動做什麼以達到孩子想望的那種情況。

事實上,如果父母親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你會知道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或是背後有潛在的動機。

離婚所帶來的傷害,其實可追溯到法律程序開始之前,父母親總是認為他們已經在我們的面前完美掩飾了互相的傷害、爭執以及語言暴力,或者是天真的以為已經上床睡覺的孩子並不會聽到大人們在臥房裡的爭執,但其實孩子可以敏銳的查察到父母的爭吵,然後覺得失落與恐慌,至少我就對於那些躲在桌下以及門縫旁偷聽到的那些有關父母間尖銳而殘忍的吵架內容永難忘懷,而我今年已經二十七歲了。有些離了婚的父母親會把各自交往的異性朋友帶回家,但在跟孩子介紹的時候總會特別強調─「他只是我的朋友」,或者強調我們只是「同事關係」,但請相信我,孩子們的直覺馬上就會知道誰「是」或「不是」你的普通朋友,孩子們的直覺很強,只是還不會表達,這和他們在身體病痛時甚至不能明白的指出是相同的道理。

我想,毋論我們再怎麼美化離婚這件事,但大人與孩子在離婚這個事實中必須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失敗」。多數離婚的父母一心一意的想要防止孩子感到挫敗的感覺,因為有部份的孩子會將父母離婚的原因默默的歸咎於自己,於是父母親一味的降低標準,害怕孩子面對刺激,面對失敗,就像那個單親爸爸總是指她的孩子跟我說:「她這樣已經很乖了。」而我眼見他的父親總是在她做出順應行為的時候,過份的讚揚,怎麼說,我總認為那是哄騙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才會應用的手段,可是她的孩子已經將近六歲,常常一邊想吃飯一邊又想玩,於是父親端著碗,哄她邊吃飯,我在旁邊看著,覺得幫不上忙。我想無論是實際上的獎勵或是口頭上的讚美,都只是讓孩子重複原來的行為。雖然我也曾經眼見她的父親焦急的要孩子抬起頭來正視困難與問題,不允許她如同她的母親一慣的將過失諉過他人,用嚴厲的口吻要求她必須誠心檢討自己,但身為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她有相當程度的不快樂,某時候會相當孤僻,思想上變的固執,人際關係上有某方面的障礙。

她有她本身的困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