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楓葉紅了臉

發布日期:
作者: 詠棠。
點閱率:1,023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墐戶畏初寒,開爐代溫律。」宋‧歐陽修《新營小齋鑿地爐》
山中的上午,大部分是晴朗的好時光,下午,偶陣雨會趕跑萬里無雲的氣候,我們幾個在外面玩耍的孩子,措手不及地從滴答雨中跑回室內。
滴答雨聲,降溫不少惱人悶炙,吹起不少清涼微風,長輩們帶來一蔞蔞在晴日下摘採,淋了點小雨的紅柿。橘紅色的外皮爬滿水珠,像剛洗好臉的雙頰,高顏值的美女啊,和我壓印落葉,蒐集的楓葉書相比優雅,絲毫不遜色。只是互相媲美,用我心中的天秤當裁判,紅柿與楓葉,放入左右兩端,對我來說,楓葉那一端,仍會略勝一籌的低低下墜。
深秋時分,是抵達冬季的過渡節氣,隨著秋霜的降臨,不耐寒的、已成熟的作物必須收成儲藏。進行一次的豐收活動,長輩們讓漂亮的紅柿,成為採收的其中一個亮點。洗淨後,大家愛不釋手地吃起紅柿來。不耐寒的作物形形色色,留下三餐幾樣菜類,其餘的,全被外公外婆搬進了儲藏室。
霜降時節,山中人家室外的務農活動會逐漸停止,我看見大人們修修補補木門紗窗,木炭升起的火爐在客廳,營造出冬如四季的溫馴感,當作物全住進了儲藏室,我們便知道要準備過冬了。
柿子是冬季前當季的產物,我其實並不是很喜歡柿子的氣息,雖然又香又甜顏色討喜;雖然手足玩伴每個人吃得津津有味,卻無法讓我改變心意,我寧可溜到樹下撿落葉,也不願意待在客廳吃柿子。
一年一度的紅葉象徵藝術的意象,代表秋天以至的精神,唐朝詩人杜牧在山行一詩中寫下:「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可見得詩人和我一樣,曾經在深秋時節,沿著山上蜿蜒的道路而行,雲霧繚繞處可以看見幾戶人家,只是,我不必像詩人靠岸停船,外婆家的山中,我一步一腳印克服微傾的上山斜坡,停下的,就只有步伐而已,而讓我停住前進的慾望,是傍晚楓林的美景,我覺得,那一片一片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裡的花朵,還要更加紅艷。楓葉紅了臉。外婆家的海拔並不高,植物結的霜只會有薄薄一層,陽光照亮立即融化成水珠。像露珠一樣的晶亮清涼,可以洗滌一草一木,也可以洗去我心上塵埃。
像害羞一樣臉紅的楓葉,開在山中成秋意,壓印在書中成詩意。飛翔的感覺與空氣的流動有關,我拔足狂奔追逐著每一次翻飛的葉子,在風中的瞬間,體會沒有翅膀依然空中飛舞,葉子的自在。當空氣不再流動,風停住冷靜一切景物後,我會像米勒畫作裡,拾穗的婦人一樣,彎下腰,我一片一葉地拾起秋意,期望這一葉知秋的浪漫能在楓葉書中排列幸福的輪廓。
審美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領,因為懂美,我會對著爬滿雨珠的柿子微笑,包容它的軟爛甚至長蟲;對著害羞臉紅的楓葉著迷,理解它的青春與衰老。在歲月裡,感恩人生賜給我那位俊美青年的一段良緣。
那一年,我邂逅了一位青年才子,戴著金框眼鏡的外表斯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慧能懂唐詩與宋詞,我發現他身邊常圍繞不少女同學,我注意到他們談笑風生的樣子很和諧,也注意到那些女同學像楓葉一樣,會害羞般的紅了臉。
他送來了一本自製的,壓印落葉的楓葉書,說是對彼此友誼的祝福。我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他,便收下了,並且因為這樣的薰陶,我愛上變色樹木,嚮往在一葉知秋的季節裡,壓印一本楓葉書回送他,作為友誼的交流。
美的視野,讓我們的由衷讚嘆,發自肺腑,來自真心。因為懂美也就懂得了愛,懂得用愛去包容並理解,讓世界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