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眷村那個年代的事

發布日期:
作者: 劉先昌。
點閱率:957

「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小和尚對老和尚說:「您講一個故事吧?」於是老和尚說起了故事:----。
夜沉靜了,我和哥哥、兩個弟弟同睡一間房,這間桃園空軍建國四村眷舍,不大的臥室裡,擺著兩張雙人木床,是爸爸向村裡的木匠岳伯伯訂製的,兄弟四個人分別睡著上下舖,每晚就寢前,我都央求哥哥講一個故事,他之前已先講了西遊記裡,孫猴子猜出了師父的心思,半夜去找師父。哥哥大我五歲,已經上了高中,學校老師講的故事他回來就會講給我們聽,於是水滸傳、西遊記、鏡花緣、基督山恩仇記、頑童流浪記等中外名著部份情節,都是這樣聽來的,這段聽哥哥說床邊故事的歲月,也啟蒙了我對名著小說的認識與興趣。
有一天睡覺前,我又請他講故事,他說沒有了,叫我快去睡覺。我沒聽到故事怎麼甘心,還是纏著他講,最後他被逼的沒辦法,就說了一個故事。他說:「從前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小和尚對老和尚說:您講一個故事吧?」於是老和尚說起了故事: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小和尚對老和尚說:您講一個故事吧?於是老和尚說起了故事---」。
我打斷他繼續說下去:「怎麼一直重複啊?這哪是故事呢?」他說這個故事就是老和尚講故事給小和尚聽,要講多久都可以!我感到無趣,沒多久就睡著了。之後,他的故事愈來愈少,我若要他再說,他就搬出老和尚和小和尚來唬弄我,他才說第一句我就說不要聽了,最後我也沒輒了,只要一聽到這個故事的起頭很快就進入夢鄉,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就像是催眠曲般,多少個夜晚催我入眠。後來,我開始自己去找故事,從學校老師、同學的口裡,村子裡伯叔茶餘飯後,擺龍門陣時,旁聽而來。
就在那個暑假,哥哥考進了大學,開學後,他搬進了學校宿舍,此後便不常回家。之前暑假他在準備大學考試前,常帶我去市區圖書館,先幫我隨便借了一本格林童話讓我自己看,他則在一旁看考試的書。我常看得入迷,會忘記身在何處?直到他叫我放下書本去吃飯,我這才從故事情節中回到現實,自那個暑假起,愛看書冊的種子萌芽了。
當時也很喜歡看漫畫,50~60年代,梁氏兄弟(梁鼎銘、梁中銘、梁又銘)創辦「圖畫時報」,刊載「土包子下江南」;繼之又有牛哥的「牛伯伯打游擊」、陳光熙的「小八爺」、陳海虹的「小俠龍捲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劉興欽的「三叔公」、陳定國的「呂四娘」……。在沒有電視的當年,漫畫帶給我無窮的想像空間,其中多畫得逼真傳神,像是一碗麵,上面的熱氣冒得像真的一樣,每每看得食慾被挑逗上來,真想吃它一口;還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流暢的畫風以及獨特的人物造型等等,都讓我品味再三,花了很多時間在上面。
漫畫的魅力與影響力真的很大,還記得當時有新聞報導,有兒童被漫畫迷到前往深山去尋師父學武功,動員了許多警察到山裡尋人,也因此漫畫在當時是被歸類為不正經書刊,大人都會防著孩童沉迷其中。
許是漫畫看多了,我也興起拿筆塗鴨,但我用的不是鉛筆、蠟筆或圓珠筆,而是用毛筆胡亂畫一通,見什麼畫什麼,當時的一本空白筆記本每一頁都被我畫上人物、房子、竹籬、器具、貓狗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畫了一部摩托車,畫得有一點肖真,得到週邊一些友伴的稱讚,自此我更樂於此好,感覺它能抒發我的心情,忘卻世間讀書、家事的煩躁與苦悶。後來大學讀到「藝術的起源其中的二點:「遊戲衝動」與「自我表現衝動」說,對照我童年時期畫漫畫的初心,似乎頗有道理。
上高中時,聽到厭煩的課,我就拿起鉛筆畫那如學究般的老師,他深鎖的眉頭,刻進額頭的皺紋、從老花眼鏡後面射來凌厲的目光,都入了我的畫冊。畫完之後在班上被傳來傳去,最後傳到了老師的桌上,當然免不了被處罰的下場。
後來,用毛筆畫的這一本小圖冊,被同村方家小妹要走,顯見自己還是有一點繪畫天分的。之後,因課業壓力沉重,被大人責罵不好好唸書,終於丟棄畫筆從此不再碰觸,遺失了人生中可貴的一項興趣與才藝。回想年少看漫畫時深入情節、畫漫畫時專注投入的感覺,至今還歷歷在目。
當年的水果很少,都是村子裡鄰居家種的,而且未經改良都是小品種,如芭樂、芒果等,但是這種原生種的水果味道特別濃郁和香甜,維他命C肯定很高。其中土芒果綠綠小小的,外面常伴有黏液,在我們吃完後,果核捨不得丟,就把它洗淨曬乾,然後用超級小刀從核中間剖一條縫,再深往裡慢慢刨,把果心裡的肉剜出來,最後讓它裡面成中空狀態,拿來做什麼呢?這就是我們的創意了,我把一毛錢塞幾個到芒果核裡,想像中它就是我的小皮包,揣在口袋裡心裡滿足得很,這是我自己做的錢包,到校還展示給同學看,引起了一陣跟風,幾天跑跳碰之後,它不見了,失落後再做了一個,直到長大以後少了那份童趣,從此成為我經歷中,手腦並用的一項童玩,只有在憶往的時候,成為我手腦並用做工藝的記憶。
那一段空軍建國四村裡的時光,是我人生歲月啟蒙、探索、找興趣、尋定位時期,雖然在路途上丟失了許多可貴的嗜好,但也摸索出個人的特質所在,後來雖未必靠此支撐生活,卻是我人生精神層面上不可缺的一塊圖板,時常念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