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沃野」創造「歡樂童年」

發布日期:
作者: 蔡發色。
點閱率:1,440
字型大小:

如何讓孩子適性快樂的成長,是家長與老師思考與探索的問題。「童年沃野」這本書,是由美國兩位自然觀察者,透過不斷旅行與大地的漫遊,寫出孩子與自然間的互動關係與教育意義,自然對孩子成長具有提供豐富的滋養與資源,有待人們重視與運用,此書值得關心孩子教育的人們一讀。

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不得不由鄉村向城市集中;謀生與經濟的方式也由傳統的農業,逐漸走向製造業與服務業,及高科技的產業。而人們住所,更由於過度考量人們生活的功能;也漸漸遠離大地,摒棄自然,齊集在水泥叢林中,無奈的面對著擁擠的人群、急駛的車流、污染的空氣、嘈雜的空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環境中,加上人的疏離與不信任感,產生缺少玩伴,周遭也少曠野,少了大自然植物、動物等這些珍貴的環境條件,讓人覺得若有所失。

事實上,孩子透過與自然的接觸可學會很多事。在自然中可親近泥土與動植物;在自然中有林林總總的事物,在其中可進行許多的遊戲:可跑、可攀爬、滾、經過嘗試遊戲讓生活更加豐富有趣。深信哪些三四十年代的人們,有很多人迄今依然有那美好的記憶與經驗。在童年時光:夏日聽著蟬鳴好黏蟬、抓著金龜子轉圈玩、在村郊躲樹叢追逐嬉戲、春暖花開稻田埂上找野莓、夏日放學後,到岸邊小溪摸蛤抓小魚、暖暖冬陽下,大夥兒結伴到地瓜田上爌窯去、幫家人收花生與高粱等農作,享受豐收樂、採著原野上不知名的野花,送給心愛玩伴、以及玩自製陀螺、鬥蟋蟀、設法偷摘鄰居家的幾顆番石榴等等童年往事,均與自然及生活有關,其樂趣令人難忘懷。自然界豐富的物種、生命的多樣性,也在無形中影響人們,需要不斷孕育與激發思考,幫人類解決問題提升著人們潛能;同時也滲入心靈深處,滋養與塑成一些價值觀與人格特質,產生對生命的尊重、大地的關懷,影響到人們的一生。

當我們面對未知的荒野,激發人們試探的勇氣、凝視浩瀚的穹蒼、一望的無際海洋、草原,高聳的山峰,使人對自然的神奇產生敬畏感動外,油然升起謙恭。在自然界中,一花一樹,一草一木,到各種種昆蟲走獸,只要仔細觀察,都可發現到它們都是獨一無二,有其獨特的奧秘與神奇之處:有不同的種類、不同的鳴叫、獨特的味道與功能、不同的體味,產生不同的存活方式,構成多采多姿的世界。不少的動植物供人們食用、藥用。而動植物之間本身亦存在著有難於割捨的食物鏈與循環等共生互助的關係。由於人與自然的互動頻繁,也讓人們產生愛土地、依賴土地、紮根,在地的歸屬感。

由於生活型態改變、生活與工作限制,因而產生許多壓力負荷及緊張。可惜的是:人們接近曠野、接觸大地,親近動植物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與自然漸漸疏遠,很多人更沈溺與滿足在現代科技的視聽媒體聲光虛擬情景以自我放鬆。事實上,人們要快樂過活;讓兒童有效的成長,除了智育、成績、分數外,我們更需要全人的教育,因而不僅僅要兒童從書本、電視影帶、博物館去獲得自然的知識,而是要設法讓兒童多接觸從周遭的自然環境,走入動物園、植物園,休閒在田野與戶外,適時提供旅遊機會去生活去貼近大地。讓他多接近自然,去看山、去看水,去看動植物及自然界的變化。去敏銳觀察、去瞭解發現探索、去動手操作、深入思考學習、去感受到一些自然界存在成長的道理,慢慢領悟到如何以自然為師,從大地中獲得一些文化與智慧,落實到生活中,獲得到一些書本少無法得到的體認與情懷,建立自我的價值觀。

我們的鄉土,它有獨特的自然條件與景觀,存在許多花、草、動植物;而家鄉,玩伴與文化活動等許多自然事物,都是值得用心投入的地方,它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將留下獨特的經驗與美好的記憶,往往是永存在心靈持續一生。而廣闊自然與大地更充滿無數有趣的事物、無盡的寶藏與資源,是我們探索成長、感受愉悅,學習的來源。聰明的父母,讓我們經常帶孩子多多親近它、了解它,讓「沃野」創造美好「歡樂童年」。

註:主要閱讀資料來源:「童年沃野」Gary Paul Nabhan/Stephen Tri mble著 陳阿月譯 新苗文化出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