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
以前,如果有人對我談起治病偏方,我總會以知識份子的高傲神態嗤之以鼻,可是,不知怎麼的,這一陣子,卻開始對它產生一定程度的信任,有朋友說,我老了,事實上,我認為,老百姓相信它,代表的是對現存醫療問題的無言抗議。
媽媽一向體弱,在我的記憶裏,我們好幾次都處於失去她的恐懼中,現在年紀大了,問題更多。
靠著爸爸任公職所結識的人脈,以及人親土親的人情,我們一直受到縣立醫院的溫馨照顧。不過,受限於醫療設備與技術,媽媽常需轉診赴台治療,出了家鄉後,我們愈發覺得舉步唯艱,求救無門。
轉診時,縣立醫院都會盡力幫忙,不過,當我們轉至台灣時,能否順利住院治療,常得再傷一次腦筋,台省醫生不一定會收,收了也不一定有病床,體弱的媽媽,得先到轉診醫師的科別掛號,如果同時有好幾個部位有病痛,更得一個科別看完,再掛號看另一個科別。病人經此折騰,已去了半條命,幸運的,醫生大發慈悲,安排住院,但也不一定馬上有床位,有時得在急診室等個一天二天,看護的家屬也難找到地方休息。我們還算幸運,靠著朋友的介紹,得以住進醫院,有一個朋友在另一個知名醫院看診,醫生診療後說,必須住院,結果,病床還得由病人自己去張羅想辦法,醫院不負責安排,這位朋友求助無門後,憤恨返金。
媽媽腎臟、腸胃、心臟皆有問題,加上嚴重貧血,因此必須各科會診才能有效治療,可是,所謂的會診,竟只是在媽住進醫院的第一天,各科醫生形式的來看一下病歷後,就鳥獸散,並未進一步診治,最後,還是只能由所掛的腸胃科醫生針對腸胃來治療。至於原本的腎臟、心臟問題,得另外掛號門診,再分別治療。這就是所謂的會診制度嗎?如果真是這樣,我為所有的中下階層病患感到悲哀。
出院後,媽的病痛依舊,每次回台省醫院複診一次,醫生就換一次藥,看到她病痛難當,我們拜託主治醫生讓媽住院,卻總被拒絕。我們由期待轉為無奈,由無奈變成失望。
求救於正統的治療無望,為了減輕媽媽的痛苦,我們只能改尋他途,弟弟的好友平時專研各種中醫偏方,也會求神問卜,據了解,曾救活許多被醫生判死刑的重度病患,他表示,媽是被不好的東西所困,需要一一化解,並按時服用所調製的中藥粉,他是弟弟的好朋友,為媽診治,全然基於朋友之情,良善的出發點絕對可以信任,非一般坊間斂財之舉。本來我們也不相信,但是諸多巧合,加上不少被他醫療好的人前往致謝,我們在求助正統西醫無效後,採用此種偏方,成為不得不然的選擇,起碼,他的熱心、感同身受,讓陷入憂愁的病患及家屬們,獲得應有的尊重。在這些人們所謂的江湖術士眼中,生命至少還被當做生命對待。
台省的醫療技術與設備雖高,我們仍舊選擇返金,接受縣立醫院的診治,在這裡,熟悉的醫生護理朋友會不厭其煩的為你看診、聽你抱怨,將你當家人一樣的關心,這些,對台省的醫院來說,全是奢求,當然,除非你是達官貴人,或者家財萬貫,可以砸死人。
曾經,也曾神往國父至理名言:「人生只求做大事,不求做大官」,進出醫院多次後,這句話,我只當它是年少輕狂,現在,我只希望做大官、賺大錢,庇蔭家人,想想,也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