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廈門戲劇市場
發布日期:
作者:
郭茂樓。
點閱率:1,300
戲迷們翹首以盼的都市劇院春節市場演出終於落下帷幕,經一番耳聞目睹專業劇團演出之後冷靜思量再三,從觀眾群體看,都市劇院因喬遷等原因老觀眾群各奔西東,而新知音又尚未形成,與昔日連本戲場場「滿座」風光相比,顯得「曲高和寡」;而作為社區文化不可或缺的廟宇戲劇市場則「曲高和眾」,不管是美仁宮開漳聖祖陳元光廟宇還是蓮花、蓮、湖里、店前、曾厝垵等地「佛生日」,演戲少則一星期、十幾天,多則一個多月甚至更長。緣何?從戲劇發展史看,戲劇與廟宇「佛教文化」原融為一體,只是社會發展了,戲劇才從「佛教文化」脫穎而出成為獨立一門藝術,但仍保持千絲萬縷關係,而出資者請戲演出,大多認為與己息息相關,因而對其情有獨鍾,從這個意義上說,近乎市場經濟,且觀眾不必出錢看戲,增長中國歷史故事知識,興味頗濃,這個市場可謂不小。可惜,本應佔領這個市場的專業劇團卻讓位于草台班子。專業劇團也好,草台班子也好,二者相得益彰,各有側重,前者注重「提高」、「出精品」,占領都市劇院,後者則側重「普及」,走遍鄉間民舍,但都為傳承博大精深的戲劇文化立下汗馬功勞。
顯然,如何占領、「瓜分」廟宇戲台恐怕成了專業劇團面臨的不可掉以輕心的課題,這裡有個「價格」、「人緣」、「演出時間」不可回避而應加以正視的問題,市場法則對誰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專業劇團更應後來居上。廈門金蓮陞高甲戲劇團堅持長年累月送戲下鄉晉江演出,確有其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