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共築學校教育願景──敬覆家長書

發布日期:
作者: 許及勉。
點閱率:1,276

※由於烈嶼地區教育資源有限,似可在人力與物力許可下,至大金門較佳學校如「中正」「湖小」等學校進行師生間之觀摩,俾讓學生能有「比較」及「嚮往」學習的發揮空間,使學生認知能更上一層樓,因為每個年級僅一班,競爭力似有未逮。(蔡志慶)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提供的卓見!正如您所言,本地區資源有限,多向其他學校「觀摩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同感有其必要性,我們會依照您提供的方向規劃。

大家都知道,我們地處偏遠離島,文化資源匱乏,社會資源短缺,文化刺激不足,為人父母者、或從事教育工作者,皆要付出更大的心力,才有顯著的教育成效。

學校辦學要有成效,必須結合社區資源。最近期間,學校有些許可喜的現象:家長資助學校、關懷學校、關懷子女的風氣提升,有的精神鼓勵,有的付諸行動。譬如:我們的家長會會長蔡金爵先生,贈送十盆高級的盆景,美化校園,充實境教內涵。家長會副會長洪松柏先生,在百忙中,定期蒞校指導學生書法課,貢獻所長,並贈送學生筆、墨、紙。家長委員蔡福回先生,贈送學生午餐鮮美的海產,增進學童營養,豐富學童午餐。老村長林安全先生,贈送學校代表隊的運動服裝、與學校活動中心十餘盞的電風扇等等。對於家長的精神鼓勵或實質的資助,我們感激萬分!

有關「競爭力」的問題,站在教育的另一觀點,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相信,有不少的家長認為:「學校每年級只有一班,缺乏競爭力」。人與人比、班與班比,固然從競爭中能顯現競爭的動力;但是,過度的競爭、勝王敗寇的競爭、我贏你輸的競爭、你的失敗就是我的成功的競爭,不合教育本質,會造成人格的負面影響、也會造成反教育的後遺症。人與人的分數競爭,容易造成所謂的資優生優越、自大、自私的人格特質;容易造成所謂的一般生逃避、自卑、自棄的學習夢魘。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人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我們深信人都有他的價值。站在教育的立場,站在教育的良心,我們不忍提前在無價的歡樂童年,採用人與人比、班與班比的競爭型態,去成就一部分的學童,而去傷害大部分的學童。

目前,教育最高當局,已不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成績排名,甚至禁止排名。我們認為最佳的競爭方式是「自我競爭」、「開發潛能」,最佳的教育方法是培養學生優質的學習態度、快樂學習、自我競爭、自我提升與健康成長。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現在教育提倡向下紮根,建議學校幼稚園的就學時間是否可以延長。學齡前的孩子,正值學習能力最強之時,請把握學習機會,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多元化的教育有助於往後小學教育的學習,請學校考慮這良心的建議,謝謝!(蔡明輝)

※可否讓幼稚班上全天課,期能配合家長上班情形。(方登國)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的意見,我們也深深感受到大部分家長有「幼稚園全日上課」的心聲與期待。我們地方政府為符應大部分家長現實的需求,已預定在九十二學年度,首辦幼稚園大班全日制上課的制度。

「幼稚班全日上課」是一項頗具爭議性的問題;站在成龍成鳳、贏在起跑點、雙薪家長的立場上,我想都會期待實施全天上學,讓子女提早入校學習、讓子女全日在校活動,尤其雙薪家庭,小孩乏人照料。我們對家長的期望與處境,都能充分理解。

依據兒童發展的教育理論,在孩提的成長過程中,年紀愈小愈需要父母的親情滋潤,在家受教的時間要愈長,因為家庭教育對兒童未來人格的健全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學校教育無法取代的;父母的地位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是無人能取代的。因此,前教育部長吳京先生,曾語重心長的呼籲:「把孩子還給家庭」。

家庭教育居一切教育的樞紐,家庭教育式微,將造成教育的骨牌效應;家庭教育倒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亦會迅速應聲倒下。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看過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文章是一位博士高階高薪母親所寫的。文章中自述,在孩子出生後,她為了教育子女,辭去優渥的工作,辭去拚奪半生人人稱羨的工作,專職留在家中教育子女的心路歷程。她認為子女是國家社會未來無價的財富,比自己財富的累積更重要、比自己職位的躍升更具意義。她的人生價值觀無比高遠,她為子女犧牲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

對孩子「過度學習」的期待,是目前大社會無法擺脫的迷思;對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的想法,是目前天下父母望子成龍的觀念。但是,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的競技;而是一場馬拉松持久性的競賽。長跑重在「配速」;重在合理的配速,不當的衝刺,選手不容易跑完全程,甚至永遠達不到終點。我們要給孩子們「戰術性的配速」,讓其穩健的向前,讓其腳踏實地的向前;不要揠苗助長,求勝心切,把孩子累死在起跑點上。

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的競技;而是一場馬拉松式的競賽。勝利不屬於贏在起跑點的人;而是屬於堅持到終點的智者。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希望多出考卷給孩子考,並計分數,且將考卷帶回家,這樣家長才會知道不會的到底在哪裡;二來,因有計分數,所以會比較認真去讀。(洪松江)

親愛的家長:

孩子的成敗就是學校的成敗。感謝您對子女的關心,也感謝您提供學校建設性的意見!

您建議多給孩子考試,讓家長瞭解考試分數多寡,讓家長瞭解子女學習狀況,並期待用分數鼓勵孩子認真學習,這都是很好的建議,我們會採納辦理。

考試(評量)是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它提供老師教學的回饋機制,讓老師清楚知道教學過程中不足之處、需修正的地方、要加強的部分、該輔導的學生、並檢驗教材的適切性、與教法的有效性等等。它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教師的一項專業技能。

現在的教學評量方式已日趨多元化,所謂多元評量係依據教學目標,設計適切的評量內涵、評量時機、評量情境與評量方式,呈現多元的評量結果,以提供老師教學參考,並促進學生有效成長。

以評量的方式而言,大致有下列幾種:

1、紙筆測驗:這是傳統式的,以前大部分都使用的考試方法。

2、實作評量:包含實作、表演、作業、鑑賞、軼事紀錄等。

3、檔案評量:包括資料蒐集整理、作品彙整、書面報告等。

4、口語評量:包括口試、講演、朗誦、口頭報告、晤談等。

5、遊戲評量:設計具有遊戲性質的評量方式,如過關評量等。

以評量的呈現方式而言,可區分為兩類:

1、量化呈現:採用記分數、記等第(甲、乙、丙、丁、戊)。

2、質化呈現:採用文字敘述、文字書寫的建議方式。

以上把目前學校的評量方式與評量的呈現方式簡單敘述如上,提供您的參考。

有的學生以為求學只為了分數,得高分即可向父母交代,將「高分」視為受教育的最高目標,將學校視為分數的批發商或零售店,模糊教育焦點,扭曲教育目標,矮化教育功能。子女獲得高分,固然重要,固然雀躍;但是,子女的學習態度、行為表現、人格發展、潛能開發、與帶得走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目標,才是教育的核心。

期盼家長能以視「分數」之態度,去看待子女「學習態度」、「行為表現」、「人格發展」、「潛能開發」的深層教育意涵。

校長 許及勉 敬上

(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