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胎的澳門流水帳
會場就在酒店的二樓。帶來的書有十來本,包括龍鳳胎合著的《致敬大師劉以鬯》、我的散文集《幸運公事包》,以及剛剛第十一版不久的《童年》(這24年前出版的48人合集,其中至少有七人已經去世。裏面也收了湯梅笑和《澳門日報》副老總廖子馨的作品),很早就看到了澳門筆會會長李觀鼎、理事長湯梅笑在會場忙著做準備工作,我們趨前握手打招呼。最沒想到的是同檯一位老師的座牌寫著「吳淑鈿」引起了我的萬分驚喜!28年前(1990年)我參賽的散文《山魂》獲得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冠軍(獎金港幣一萬元,當時是不算小了),任評判的共五人,其中一位就是吳淑鈿老師啊。我走上前和她握手,自我介紹後,又說;「吳老師,您資格很老,28年前就做了我散文作品的評審,您的評語我還保留著,謝謝您。」她客氣了一番,「哪裡,我年紀比較大而已。」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叫我如何不激動、不感恩?我讓瑞芬給我們拍攝了一張照片留念。我們還遇到了廖子馨、周桐(陳豔華)、李展鵬、許均銓等等文友。筵席開了十幾桌,氣氛和諧團結。接著是頒獎禮開始。
會長李觀鼎致詞,表達和內容充滿了文采、文學智慧和情趣,讓人聽出耳油,非常受落,他為「李鵬翥文學獎」作了詳盡解讀,李鵬翥先生生前在《澳門日報》任總編輯,我們曾經有幾面之緣。李會長指出,李鵬翥為澳門筆會的創辦人之一,一生為振興澳門文學作出貢獻,紀念李鵬翥文學獎的設立旨為繼續弘揚其遺志,鼓勵更多澳門作家寫作和發表作品,且進入澳門筆會讓澳門文學薪火相傳,發光發熱。他還介紹說,李鵬翥是藝術的「多面手」,雅好音樂、繪事,諳悉篆刻、書法,能作舊詩、新詩,尤善評論、隨筆,「雜」而為「家」,顯見其豐贍深厚。同時,其廣泛地與海內外作家、藝術家交流,虛心向他們學習,認真與他們切磋;對青年寫作人而言,其也是促膝談心的前輩,尊重傳統又關注新潮,且帶動了澳門文學在精神家園推陳出新。
頒獎禮分散文組、新詩組和小說組。我被邀請為小說組優秀獎的參賽者頒了獎狀,一起合照。晚宴一直到近十一時才結束。小說組梁淑琪的《也許這是最後一場戀愛》寫得真好,和兩位作者一起得到一等獎,實至名歸,記得我第一次做澳門文學獎的小說評審時,她也奪冠,作品不錯的話題目叫《等》。優秀的作者就是那樣,水平擺在那裏,無法不叫人嘆服。
見到澳門筆會發展得那麼好,開心、感慨不已啊。(2019年1月25日)
26號依然慢節奏,感受一下出遊的充分休息。餐廳就在酒店大堂的一側,面對大馬路,也接受一般顧客的三餐,價格適中,不是自助餐,有張菜單供我們點選。還不錯。習慣上龍鳳胎都是點兩樣,然後各分一半嚐嚐,至此,真正體驗到「分享」一詞的真正美妙的含義。龍鳳胎一起出動原來就有這等好處和特權。
出門時已經是11點左右,我們在酒店門口等的士,準備到澳門的地標大三巴去,鬧了一場笑話,幸好司機好心也頗老實,不然就要一路撒錢了。話說有輛的士停在我們面前,一位年輕母親帶著一對子女從車廂出來,我們就上車,鳳胎一說「去大三巴」,司機啞然失笑道,喏!她們也是去大三巴的!就在這裏停車!啊?我們一聽,萬分愕然!轉不過彎來的腦筋只好馬上也急轉彎了,馬上問他大三巴在什麼方向?他指了指,還說從議事廳走去就很近了。哈哈,原來大三巴近在眼前!拍攝技術算是有點兒小聰明的龍鳳胎,此時此刻,不愧成了值得頒發「大路盲一等獎」的一對「鈍胎」了。幸虧,一路上忘了鬧出的笑話,馬上被馬路上洶湧的人潮所震驚。原來今天是星期六,外地遊客特別多,看來大部分是中國遊客吧!剛才從的士下車的一家人,也在找大三巴,不過一下子就失去了影蹤。在議事廳外廣場上,人來人往,春節的氣氛早就濃得化不開了,可惜中心的裝飾紅得太俗氣,半空中的小燈籠則還有一點美感,只是人多,好難拍一張理想的照片。我在報攤買了一張明信片,瑞芬一路問保安,他們指指方向,原來的士司機說的不錯,大三巴不遠,慢慢走路就到了。不過,想不到那裏也人山人海,從小巷的人潮看上去,大三巴也是可怕的人流,地標的威力也就在此,哪怕你剩下一堵殘牆都會有趨之若鶩的效應;正如新潮破爛的牛仔褲,越爛越名貴,名牌出品更加不得了。
我們在最好的角度互相拍攝,也大膽地請當地人或遊客給我們倆合拍,效果都還可以,我們將前一張的構圖模式給他看,拍出來的就不大離譜。我們慢慢走回來,在酒店大堂隔壁餐廳瑞芬買了一份三文治,我們就開始坐在酒店大堂等酒店巡迴的車到碼頭了。
大約兩點多,車來了。
再見了,澳門。
在回程船上不斷回想,也許你看了龍鳳胎的流水帳不覺得我們的澳門行有什麼好玩,有什麼特別精彩之處,但對龍鳳胎來說,常常將人家覺得不好玩的玩得很好,也就是出遊的快樂了,秘笈也就是那八個字了:事事好奇,物物有趣!不要太計較是否物有所值!
澳門行,大休息,大拍照、大走動、大相逢,大大的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