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打卡囉!也敲「金門文學」的邊鼓

發布日期:
作者: 高丹華。
點閱率:1,319

當了二十年的公務員,我第一次打卡,站在打卡鐘前發呆,楞楞的想著:「打卡?我是中年轉換跑道?還是正式當個上班族?」

頗有名氣的榮總和北一女中,卡住了我二十年的青春歲月,卻卡不住我純美的情,烏坵和金門,一直卡住了我中年的心神,就回離島打卡吧!

「高小姐,這是妳的卡」,一雙溫馨的手遞到我眼前,一個好心的新同事找到我的卡,啟開了一天的公務序幕:::。

四月一日,愚人節,到金門上班的第一天,我打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卡,天不怕地不怕的我,第一次有了離鄉背井的感覺。

真的離鄉背井嗎?

身分證上可清楚的寫著出生地「金門」,讀的國中可是真真實實地「金門縣金城實驗國民中小學」,我的同學有陳前縣長的姨子,有廣告公司老闆娘,有辛苦的卡車女司機,有裱褙藝術的師傅,有:::,真的是同學族繁不及備載啊!怎能說離鄉背井呢?

看人生一吋吋的風景,猛回首,最美最甜最值得回味的觀景窗,竟然是少不經事的學生時代,原來「原味」,才是最令人懷念及遙想的啊!

新認識的朋友,他不知道你的生命故事,妳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新認識的朋友,他不知道你的風情萬種,妳只是一具中規中舉的上班族的軀體而已;他看不到你走過人生幽谷,他看不到你已從憂谷攀向優谷;除非他看到屬於妳的文字記載,除非你有一個很好的解說員為你旁白妳的故往點滴:::

這兩年結識了許多社區營造的同好,大家都在自己的家鄉記錄家鄉的生命故事,原來土地就像你我一樣,需要有人闡述需要有人記錄,需要有人為他寫下屬於這塊土地的生命故事,這塊土地才會有豐富的人文和活力,才能引發人們探尋的動力,才能讓人想像與回味:::。

我想起一個禿驢與對聯的故事,讓那一座古廟有了傳頌的魔力:

有天紀曉嵐到一座廟中欣賞佛像,廟中的弘一法師請他為此廟題一對聯,紀曉嵐雖不喜弘一法師,但也不好推辭,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寫一對聯: 「日落香殘,掃去凡心一點」

「爐邊火盡,需把意馬牢栓」

該詩的意境不但合乎佛家的生活規矩,而且創造了一種恬淡幽美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得到紀才子墨寶的弘一法師有些沾沾自喜,就高興的請工匠,將這副對聯刻在柱子上,卻我佛慈悲的不知被紀曉嵐戲弄了呢!

直到半年後,一位紀曉嵐深交之友人廟裏看到對聯,坐在地上大笑不止,弘一法師才知道當了大半年的「禿驢」。

原來「日落香殘」,『香』字去了下面的『日』字,是個『禾』字。「掃去凡心一點」,即『凡』字去了「一」和「點」。

這上聯便成了個『禿』字。

而下聯的「爐邊火盡」,即是個『盧』字;

「需把意馬牢栓」,意思是在「盧」字邊加個『馬』 ,那就是『驢』字。上下聯合起來,便是『禿驢』了!

兩根石柱、一幅對聯、一座老廟,弘一師走了,紀曉嵐也走了,但無論歲月走過數百數千年,用文字留下來的故事,傳承了人的生命,也延續了土地的生命。

日來在金門日報副刊上連續看到幾篇為︽金門文學集︾催生的文章,到金門來打卡的我,也想為文加入呼籲的行列,但我的能力與學識有限,面對金門的許多大作家,我真的只能來金打打卡敲敲邊鼓,然證諸台灣各地積極的寫鄉史,寫家族故事,結合各類的文化產業,大作與小品風起雲湧的串起土地與人民的深深愛戀,其實可以有大堆頭的金門文學,也可以有小家小眾的庶民文學,只要是屬於金門的,只要是發生在金門的眼耳鼻舌聲意,都應該趕快收集、整理、結集、出版,快為金門的記錄作記錄,這也是挑戰2008的一大工作。

我們何其豐富的戰地故事,人文薈萃的浯江子弟們,是該為「金門文學集」的催生來打卡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