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淺談川劇之變臉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
點閱率:2,849
字型大小:

川劇是中國地方戲曲中最大的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和貴州、雲南部分地區,而以成都為中心。與其他劇種相比,川劇的最大特點是它的高腔,還有表演中的絕活:::變臉。角色、臉譜、服裝與京劇大同小異,角色分生、旦、淨、末、丑等,服裝以明代服飾為基礎,參照唐、宋、清的服飾製成統一樣式,沒有朝代、地域和季節的分別。

川劇的傳統劇目十分豐富,常見於舞台的劇目就有數百,唱、做、唸、打齊全,劇目中有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古典文學中的傳奇故事,還有由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改編的故事戲。曲牌豐富,唱腔美妙動人,對白生動活潑,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是一種以音樂、舞蹈、唸白作為表演手段,以寫意為主,虛實結合的戲曲藝術,也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之一,觀眾非常感興趣,看過之後,無不驚嘆,它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抹臉」、「吹臉」、「扯臉」、「運氣」四種。如今「變臉」的特技,也被其他劇種採用,成為川劇最著名的表演藝術之一。

川劇「變臉」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它不像其他戲劇表演,演員必須在後台換妝或換上另外的服飾,才能再出場表演。川劇的演員運用「變臉」絕活,能不換場就變出五種臉相,不管喜、怒、哀、樂或是驚訝、憂傷,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變化出來,使得演員能夠將劇中人物的內心起伏,藉由臉相的轉變,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如果加上換場,川劇演員更可以再增加七到八個臉相來,增加戲劇的張力和震撼性。

川劇變臉的絕活,向來不輕易傳授,其中充滿濃厚的神秘色彩,而且行規中規定學習此項技巧,必須先立下毒誓,保護此種獨門絕技不會洩漏出去,因而更顯得相當珍貴。

根據學者的研究,川劇變臉的方法大致可以分成四種:

一是「抹臉」,將化妝油彩塗在臉上特定部位,演員只要順勢一抹,立即可以改變臉相。

二是「吹臉」,通常在舞台的地面上暗藏一個裝有金粉、墨粉、銀粉的小盒子,演員只要利用伏地低首的動作,趁機一吹,將盒內的粉末撲粘在臉上,即可收到變臉的功效。

三是「扯臉」,演員必須事先用綢布將臉譜一張張畫好,再繫上一根根絲線,再分層伏貼於臉部,而將絲線繫在衣服某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位置,透過舞台動作的掩護,一張張將臉譜撕下來,就可以變出一張張不同的臉相,但是粘合劑不可沾的太緊,以免撕不下來或全扯下來,同時動作必須乾淨俐落,不露破綻,這是一項極高難度的表演技法,絕不允許在舞台上失手。

四是「運氣變臉」,這種絕技是演員利用氣功將臉色由紅轉白,或轉青,是一種結合氣功的表演技術,運用得成功,可以誇張地表達角色內心的戲劇性變化,極具可看性。

川劇深為世人喜愛並遠涉重洋傳遍世界。名戲︽白蛇傳金山寺︾也曾來台公演,讓觀眾大飽眼福,在「水淹金山寺」一幕中,法海和尚當場變臉,與白娘子交鋒時,臉色忽紅忽藍,一轉身居然變出一張黑臉來。「白蛇傳」裡的缽童,更可以變出綠、紅、藍、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相。

川劇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表演藝術中最具特色的戲劇之一,除了有令人讚嘆的「變臉」絕技之外,還有許多特殊高難度的表演動作,如噴火、鑽火圈、藏刀等,而以金絲銀線縫繡而成的「蜀繡」劇裝,更是令人目眩神迷,陶醉在華麗的舞台聲光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