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江山那有許與人││從兩岸人民觀點看古寧頭戰役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福井。
點閱率:1,138
字型大小:

戰爭有成敗,成敗不足以論是非;自古以成敗論英雄,使是非變成沒有是非。

小時候,常喜歡聽母親說故事。母親說,和平時代南船載運南北貨到古寧頭,經羅星港可以泊靠我們家附近的魚池邊,尤其逢年過節,船舶往來頻繁更見熱鬧;她說:「內地運來的暹尖米、香菇、木耳都很好吃,而紅棗、黑棗又圓又大,品質很好。」每次都聽的讓我直流口水,不免悠然神往,悵然若失,自嘆余生也晚。

父親則說他年輕時,常到漳州、石馬買小豬、買牛或者買馬,從烏沙頭海域搖船經十八羅漢礁到廈門半面山;回程若碰到逆風,就須彎靠烈嶼再折返金門,一趟得花很長的時間。母親偶而會到鼓浪嶼找姨婆,鄰居常喜歡告訴我,母親年輕時穿洋裝很漂亮、很時髦。畢竟她是見過市面的。

古寧頭大戰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沒有南船來了,沒有內地的香菇木耳與暹尖米;也不能搖船經十八羅漢礁或從後浦搭電船到廈門、鼓浪嶼,姨婆兩字深深印在我腦海中,但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了。

小時在煤油燈下,母親總愛講述古寧頭大戰的經歷。她說,戰後走經沙崗回娘家昔果山,看見死屍遍佈都理個大光頭,有些掩埋時還猛搖手;我當初年紀小,無法體會母親驚怖的心情,也無法體會那些軍士臨死時的無奈與無助,更無法體會他的妻兒父母如果看到這一幕景象,心情的感受又會如何?

我們習慣於用自己的觀點去看事情、論成敗、定是非,站高山上看馬相踢,如果換一個角度,就會有多一點同理心,少一點分別心,就會懂的去愛人;對於戰爭,大家也是一樣,多被驅策去作一種主觀的選擇,意識的包裝,有些人根本缺少信仰與信念,到底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有時恐怕也說不清楚,尤其古寧頭戰役至今已然五十四年,兩岸時空的變化,如果能起戰死的魂靈於地下,問他們今生是否有恨、有悔?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他們會有甚麼看法、意念、決定?可能也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

小時上山工作或下海拿海蚵,舉目遙望大陸河山,咫尺天涯,它們距離那麼近,感覺又那麼遙遠,兩岸對峙氣氛很是肅殺,我們又被人家教育去仇去殺,上一代的失策、失敗,竟要下一代的人去付出代價,而且還不容懷疑,我們只是人家的一顆棋子,身不由己,但是我對於大陸河山衷心有些嚮往,因此當我第一次出國旅遊的時候,執意選擇到大陸,妻子很奇怪,無法理解我的心情,或許受了母親的影響,南船風帆的景慕,或是遙望廈門半面山所種下的情愫,我一時也說不清楚。

其實我們對大陸同胞那有甚麼仇恨,只是受了政治力及意識形態的影響,彼此產生隔閡,造成誤解罷了,金門與大陸一衣帶水,屬於同一個生活圈,老一輩的人緬懷和平時代跟大陸舟楫往來,心情是開闊而愉快的,後來遭遇政治因素阻絕,彼此不通,只能從回憶中去咀嚼過往的情境,他們的心情也影響戰後的一代,感情的傳承如山之泉、水之源,自然的湧出。

時間是一切創傷的靈藥。經過歷史的沉澱,回頭來看古寧頭戰役,一切就比較透析了,不僅對歷史看得比較清楚,我們的心也比較澄澈,對人對事的看法就比較冷靜;「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需要有歷史的高度、情感的寬度,理智的深度,才能俯仰古今盡付笑談中。因此,只要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就可以找出一個最大公約數,共同向前找出民族的出路。

自從鴨片戰爭,我們訂下了屈辱的南京條約之後,一連串的災難、戰火接踵而至,幾代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許許多多的豪傑、志士、仁人都在為民族找出路,左衝右突,一路到了古寧頭大戰,在歷史上割了一道深深的傷痕,影響了兩岸人民的感情;以前在為民族找出路,現在則為統合找出路,英國的船堅砲利已經把我們的線頭打棼了,整個民族一直在找線頭,自以為是,互相殘殺,而那個打亂線頭的人,卻在一邊竊笑,好整以暇,靜看兩隻蟋蟀搏鬥,得勝的一方驕傲自恣,鼓翅鳴叫,殊不知後面還有玩弄蟋蟀的人。

外侮,點燃民族的悲劇,我們一時無法面對、處理與解決,演成民族內部矛盾的擴大與激化,以致外鬥無力,內鬥轉烈。

百幾十年來,我們都在犧牲自己的人民,去填補歷史的黑洞以及權力欲望的溝壑,除非我們真正體悟到勝殘去殺、以和為貴、以人為本,才能找出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尊嚴、驕傲與價值,否則都是一些虛幻的願景,即使強盛了又怎麼樣?伯夷、叔齊兩兄弟,義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他們反對戰爭,反對以暴制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反戰思想的人,但是這種思想在歷代一直出不來,大家把伯夷、叔齊兩兄弟讓國、切諫周武王不要伐紂,定位在高人奇士,忽視了他們反戰的思想、仁愛的胸襟、以身殉道的精神,因此,中國歷史上禍亂相循,只重定鼎、只重成敗、只重公侯將相,缺乏以民為本的觀念與踐履,一切唯武是尚,爭權力、爭榮辱,走上戰爭決定論。

中國有它的輝煌歷史,但中國人也有他的悲劇性格,假如不能重新思考,改弦更張,尊重、實踐伯夷叔齊的思想,多一點仁道,少一點霸道,多尊重個人,少箝制思想,否則中國的悲劇還會重演。

現在在金馬開了一道小縫--實施小三通,大陸同胞暗自來到我們的蚵田邊,呼吸與共,聲氣相聞,內地的貨物又已來到金門,這又是另一個傳述的開始,我們希望是綿密而有感情的,長遠的、接續的而平和的;目前雖然只是單向有了善意的往返,我們也希望那一天大陸同胞能自由到金門觀光、訪問、交流,忘記過去,瞻望未來。只有民族的成功、同胞的幸福、子孫的發展,才是真正的勝利,因此,不看一時,要看千秋。

我們置身在歷史之中,個人的力量微小,感到無力與無奈,南船的風帆已過,取而代之的是小三通,在這歷史的交替過程中,我們還能跟子孫述說甚麼歷史風景呢?少年子弟江湖老,我是戰後的一代,用一輩子的時間,咀嚼老一輩的感情況味,這成為我甜蜜的負擔,但是我也在歷史的夾縫中,受到擠壓與痛苦,我們希望和平的到來,但和平又那麼遙遠,有時不免懷疑,我還能把兩代揉合的感情傳遞下去嗎?古寧頭戰役,死者無言,生者受苦;那些為民族捐軀的英靈,不論是國軍或紅軍,他們都在這塊土地安息了,他們已不分彼此,老百姓也一體對待,只要靈爽不昧,建廟立祠,馨香禱祝,顯示庶民文化的寬和與博大,這是歷史的主流,中華民族源遠流長,興替相繼,靠的就是這股庶民文化的力量。

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到底能喚醒多少人的迷夢?歲月悠悠,歷史是我們思想的牢籠,我們長期陷入其中而無法自拔,省視古寧頭戰役,面對兩岸今日的情勢,應以宏觀的、長遠的以及國族的興替、人民的幸福來考量。

金廈海峽海水滔滔,不論是承平或是戰時,潮起潮落,朝暾升起,夕陽又下,江山無言,景物不語;興,與我何干?亡,與我何干?大地無私,無所不包,只是有些人在那裡你爭我奪,其實江山那有許與人,人搶不走,也帶不走?那麼我們何不停下腳步,欣賞江山如畫、無私無我的境界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