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
小時候我生活在鄉下,貧困的家境無力為一位正在成長的小孩購置任何一件玩具或課外書,對村莊以外世界的瞭解,唯一能依賴的就是那一本本薄薄的語文課本。
有一天我從課本上看到一張關於長城氣勢磅礡的相片,那長城似乎沒有盡頭,崎嶇蜿蜒向前,與天相接與古今相連。是那麼的神秘。幼小的我懷著敬畏迷戀著它,每天無數次的把相片碰在手裏,盯著它看;每天午後頂著烈日,跑到村後最高的山坡上踮著腳跟向前瞭望,希望能看到我心中的長城,可除了一望無際熟悉的稻田和偶而落在我肩頭的蝴蝶外,我沒看到我渴望的遠方。於是心裏就在呼喚:快快長大吧,去遠方看看。
漸漸的,我從課本上看到了更多的遠方:美國的大峽谷、埃及的金字塔、撒哈拉沙漠:::我如獲至寶的把它們摘抄下來,貼在我床頭的牆上,旁邊還貼著一些我至愛的地名:青藏高原、長江、黃河、羅浮宮:::以及一些激勵人心的詞語:出發、到達、大路、遠方、光明、擁有、煙火:::漸漸的我那狹小的陋屋裏貼滿了我那些紙片,在那沒有錢買書又渴望知識的學生時代,我依靠那些紙片放飛著我的想象,每天當熄燈過後,我便借著微弱的月光盯著那些逐一排列著的紙片開始每天例行的「功課」:我看到金碧輝煌的宮殿、廟宇,那些屋頂和牆壁上到處雕刻著各式各樣的龍,我沿著石階拾級而上:::這個屬於床頭上方第七張紙條,它的名字叫「紫禁城」:::只有我自己知道在那一張張紙片背後,隱藏著怎樣一顆年少狂熱的心,這顆心向往著遠方,向往著除了讀萬卷書以外還能過行萬里路抵達到智慧境界的途徑。於是年少的我如饑如渴地讀「萬卷書」渴望著早日自立,早日去行萬里路去遊歷我向往中的遠方。
終於在十八歲那一年我結束了高中校園生活,滿懷憧憬,興致勃勃地開始在台北尋找我的夢想,延續我的向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了生存我緊張、忙碌地重複著公司、租屋兩點一線之間,偶爾有一點點錢又有一點點時間的時候就往市外區外的遠方跑,在那些陌生而美妙的環境中,放飛著我的心靈,在全身心的放鬆中,才明白人是何等自由又優雅的精靈,是大自然的奇蹟,陌生的遊歷使人更清楚人與自然如何方能和諧相處,不同的景觀,不同的人事變遷種種差異會使人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每次遠行後再回到我所處的城市,我都會精神抖擻,認認真真地投入工作,再精神抖擻認認真真的開始下一次的遠行,而年少時紙片上我還末到過的遠方,則被我珍藏在心裏,用做精神上的徜徉,滋潤塵世中浮燥的心靈,終於明白其實向往遠方,遊歷遠方就是為了更明白自己讓自己在向往和遊歷中觀賞世界,體驗生活激發靈感,思索人生的真諦,在豐富我們人生閱曆的同時也是一種成長至成熟過程,有向往就會有追求,有追求就會去奮鬥,奮鬥了就不會沒有收穫,有了收穫就會感恩生活的美好,生存的美妙,而幸福往往在不經易間已經被我們擁有。
遠走他鄉的日子久了,最終還是想回到現在的遠方:::「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