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親子間
「我不求他什麼事都關心我,只求他能像一個正常的父親,至少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國中生在中學生園地的一篇文章裡對父親說的話。我多麼希望他那「晚出晚歸」作息時間一直與孩子錯開,難得碰上一面的父親會看到自己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企盼。
文章很短,期待的親情很長,字字懇切,令人動容。每天早上,他早起上學,父親尚未睡醒,下午放學,父親已在他之前,收工回家又打理出門應酬餐敘去,半夜父親歸來,孩子早已沉沉入睡,日復一日,週而復始,孩子說:「這樣日子,讓我感覺我跟他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一次難得的機會,父親看到孩子的成績單,斥責他成績不理想,孩子告訴父親:我總平均進步很多,父親尷尬不語,而其實孩子的成績是退步的。這位忙碌的父親,天天周旋在朋友間的交際應酬,疏於對家人、孩子的關注,以至於孩子的學業成績一無所知。
父親在同儕間,人緣肯定很好,工作上游刃有餘。但是自己的親情園地卻忘了努力耕耘,他忘了,園中有待成長的幼苗,急於需要他愛心灌溉,殷殷期許,加倍的呵護啊!
社會的緊促腳步,趕得人人追逐名利與需求,使得很多人丟掉了原該珍惜擁有的許多東西,親情親子關係便是。我們不能否定,在愛灌溉下的孩子,會比別人多一份自信,多一份積極,多一些平面的思考。社會正面的層次越多,我們的社會是越安定。
孩子的需求其實並不多,除了物質上的基本需要,他們想要的是一個關心、一份了解,正面的肯定與愛護。父母真正迫切需要供給的是│一份能力的愛。這種愛其實用心的父母都給得起。
利用一個閒暇的晚上,我走進一家位於巷弄內的美容院剪理頭髮,一位國中女生迎面招呼,為我洗頭,在對談間,她宛若大人的口吻詢問我的職業,熟練又老成的告訴我,她想靠自己賺錢,不想靠家裡,很順口的說出她打工的動機。
我問她,一邊念書,一邊工作,對一個國中生來說,不會太辛苦嗎?況且國中階段所需費用並不多,一定要兼工賺錢嗎?她說自己對美髮這方面有興趣,希望朝這方面發展,這倒也讓我無可置喙。
不一會兒工夫,又走出兩位相等年紀的打工女學生,其中一位穿著入時,洞洞裝的上衣配上寬擺牛仔褲,腳上踩著一雙尖頭巫婆鞋,臉上著上一層薄粉,紅腮朱唇,配上一副大耳環,十分摩登。另一位女生穿著尚稱得宜,但是站在鏡子前足足十來分鐘,前探後照、梳理頭髮,久久不忍離開。我後來才知道,他們是一個拉著一個,利用假日,來到美容院打工的。
我納悶了好久,這個年紀不是該好好的、乖乖的念書,專注於課業嗎?真的需要急於賺錢、急於長大嗎?在他們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因素,讓她們迫切需要花更多於學業的精神來賺取花費,點綴外表?而父母親知道嗎?
報紙上又見到青少年停留在網咖:::等場所,深夜未歸的消息,當警方通知家長時,有的家長還茫然不知自己的孩子在這些不適合的場所留連忘返。父母訝異的表態,讓我們不禁想問: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真的這麼忙嗎?忙得孩子行蹤成謎還一無所知,半點都不心焦?我們也想問問這些留連逗留的孩子們:你們不怕父母擔憂受怕嗎?在學校忙了一天了,不是該回到溫暖的家這個避風港嗎?
家庭的物質生活越好,孩子的需求不虞匱乏,反而親子間的真正關懷近乎消磨殆盡,父母在忙碌間疏忽對子女心靈上的補給,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懂自己而心生抱怨,父母則又責難孩子不體恤大人的辛苦、嫌隙堆疊,弄得親子關係越來越僵。
尤其現代家庭孩子少,個個是父母心中寶,孩子容易恃寵而驕,當父母愛的同時,容易失去準則,甚至把教導的責任推諉轉移給學校,忘了啟蒙的家庭環境,父母的身教言教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孩子的個性取向,行為舉止、處事態度,都源於父母、家庭的牽引所致。
這是一個所謂多元脈動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學習成長,既然在滿心的期待下,撫育了子女,父母便有責任導之以正,讓他們在正向的引導下發展成健全的人格,否則,孩子走偏了軌道,便會衍生很多社會問題,為人父母者,不能不心生警惕,更不可置若罔聞。
關愛孩子,一句溫婉好話、一顆了解的心、一個溫暖的擁抱,孩子感受得到。為人子女者,體恤父母辛勞、窩心、體貼回報真情。有了愛的互動,家的凝聚力越厚實,親子關係會越好,這是每個父母、孩子都該學習的課題。
天黑了,回家吧!讓孩子看得到親愛的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見到心愛的兒女已安然回家。不必要的應酬省省吧!無謂的逗留減減吧!營造一個溫馨美好的家,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的責任,讓愛在親子間蔓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