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談夏興宮山廟的楹聯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1,624

我生得較晚,無法親睹夏興(原名「下坑」)宮山孚濟廟的巍峨與輝煌,但年少時,常從鄉老口中,得知小村曾擁有一座盛極一時的宮山廟,主祀神明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開浯恩主—唐.牧馬侯陳淵,多年前,個人在拙著「下坑的美麗與哀愁」一書中,曾有專章介紹,新進翻查誌書,欣見民國57年2月1日初版的「金門縣志」上冊卷三,頁350-351有如下記載:「孚濟廟:在下坑,祀陳淵。廣澤廟:在下坑,祀廣澤尊王。」其後,民國68年6月30日出版的「金門縣志」上冊卷三,頁520承襲前誌,記載如下:「孚濟廟:在下坑,祀牧馬侯。廣澤廟:在下坑,祀廣澤尊王。」,此時,只是把「陳淵」改稱「牧馬侯」而已。
由此可知,夏興昔日有兩間寺廟,一為廣澤尊王廟,另一即為孚濟廟,是信而有徵的。關於這段歷史,個人在「重建誌」有概要的敘述,近因老友張火木先生催稿甚急,僅將蕪文披露如下,尚請方家教正。
個人的「夏興宮山孚濟廟重建誌」是這樣寫的:
本廟主祀唐牧馬侯陳淵,考元代賜額「孚濟」,敕封「福佑聖侯」,為孚濟名始。
本廟位村東南之宮山,為復原貌,村老104年倡議重翬,俾神像還駕,感念聖德。
憶民國38年間,國軍退守,青年十八軍飛虎部隊夷廟,取石材、木板構工,一夕廟毀,神明無所,暫厝廣澤廟,54年重修,易名孚濟。
聞明倭寇某濃霧飛沙日犯邊,船困,忽聞戰鼓聲,若天兵降,寇驚逃,後陳淵託夢,謂其戰傷,村民往視,果然,乃重繕神像。
客歲,村老議立重建委員會,請徐鴻義任主委,依鄉老記憶,原址闢兩落建物,虎邊增廂房,正廳四點金柱撐七架樑,採紅磚瓦,坐東南面海,居高臨下,俯視灣角,景色殊勝。
本廟重建,得力上下一心,得道多助,爾後加強環境綠美化,使臻完善,臧事之日,必為浯島增一聖地。
是為誌。
上揭之重建文字,雖屬文言文,但尚不至艱深難懂,深信諸善信有緣閱讀,不至於不知所云。
目前,宮山孚濟廟工程,大致接近完工,主其事者如主任委員徐鴻義、水福及昆橋叔公、忠誠叔、舍弟為庸等暨諸執事夙夜匪懈,同舟共濟,才能在經過幾番波折後,仍能順利進行,終厎於成;當然,金門縣政府、金湖鎮公所等業管單位重視,更是幕後功臣、功不可沒。
尤以主任委員徐鴻義先生,自公職退休後,對於地方事務積極投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任事態度,更廣獲鄉親充分信任,他曾多次訪我於柏村國小,面囑我撰寫「重建誌」與廟中楹聯,個人深知此事難度甚高,非找一位學養俱佳、德高望重的鄉賢捉刀不可,但雖推之再三、力辭無功,最終我還是勉為其難的接下此燙手山芋。
唯自受命以來,十分苦惱,自忖本身對廟史所知有限,僅有的記憶是小時跟隨先父、先祖父上山幹活,徒經此廟舊址,他們會偶而提及廟的過往,有時,我從田埂間、泥土裡,拾起殘缺不全的一磚半瓦,他們會感慨說:「那是廟留存下來的」,如今,睹物思廟、想見風華、徒留浩歎。
個人在撰聯期間,一有疑問,即翻查有限的史料,再不,就請教「老成凋謝,極難諮詢」的鄉老,然因拆廟往事,已滿七十年,他們的記憶已漸趨模糊,不得已,只好多次親回夏興,在廢墟前徘徊踱步,或觀賞眼前景,或陷入沉思,只希望聯句更貼近史實與廟景,真的無計可施,只好憑想像杜撰,經約莫兩、三個禮拜醞釀,在撰撰改改、寫寫停停的情況下,聯句終於塵埃落定,待放下滑鼠、離開電腦後,頓時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舒坦感。
以下,僅就個人遵鴻義之命,斗膽公布不成熟的作品如下,請大家指正。
寫景的楹聯,計有「七言」六對,它們是:
其一、宮景如畫鶯啼序;山妍有情蝶戀花。
其二、宮飾彩妝貴寶地;山開妙果富侯鄉。
其三、宮前海潮映旭日;山後桃李落繽紛。
其四、宮色靄靄祥雲繞;山光濛濛瑞草喧。
其五、宮雲惜景不忍去;山寺寄懷復徘徊。
其六、宮晨鳴鐘醒萬物;山暮響鼓喝群黎。
敘神蹟的楹聯,計有「十一言」四對,寫景的有「十一言」三對,分別是:
其一、朝天獅吼,孚濟聲威震浯島;福地蛇靈,神蹟顯赫庇信徒。
其二、夏村八百壽,聖侯永護善信;興復七十秋,傳奇長留民間。
其三、寺形制海,地靈長祐榮華所;宮勢倚山,邑俊源出富貴居。
其四、神恩浩蕩,垂護四民皆樂業;聖主功深,降福百姓咸安居。
其五、駕馭神駒,戰功彪炳乃真聖;調和靈藥,救苦聞聲為妙醫。
其六、唐侯牧馬,興善利民稱大有;廟貌重翬,保安護境頌無私。
其七、明清迪吉,護佑浯洲近千載;民國肇瑞,巡安聖島逾百年。
記鄉事的楹聯,計有「七言」五對,臚列如次:
其一、宮古神靈稱馬祖;山奇地利佑金門。
其二、宮廟巍峨襯毓秀;山容煥彩顯鍾靈。
其三、宮寺香煙千秋盛;山間雲靄萬代祥。
其四、宮宇巍巍鎮浯島;山神蕩蕩祐萬黎。
其五、宮構瑞祥溯源遠;山堂輪奐追本長。
其六、宮有神蹟善信仰;山無私載道途尊。
懍於個人雖嘗試「藏首聯」創作有年,但聯學浩瀚,博大精深,雖皓首窮經,盡個人薄力,仍無法一睹堂奧,但忝為夏興一份子,復感於鴻義及諸執事盛情,亦僅能硬著頭皮,勉力而為,至於作品意境之不足、訴求之不精、考據之不周、敘事之不足……,自屬意料中事,個人之所以貿然將拙聯公諸於世,只有一個最本初的發想,那即是期盼親朋好友得閒,能到此一遊,親訪此屬金湖四大名穴--「朝天獅穴」的風華,親眼目睹由吳鼎仁、唐敏達、陳為庸等地區名家的書法風采,感受一下宮山的人傑地靈與前塵往事,相信不會讓您空手而回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