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為國教課程深耕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順德。
點閱率:1,10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度正式實施以來,課程理念及精神內涵雖然獲得中小學老師及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認同,惟在執行過程中,相關教育問題,主體調適上發生落差現象,從「行政機關體制運作、學校組織運作、中小學老師專業知能、家長價值觀念及學生學習型態」等等,多方面的主客觀條件,可能部份發生失調現象,以致影響課程之實施。近來大家非常關心「課程統整、協同教學、一綱多本、課程銜接、教科書內容錯誤、英語教學城鄉差距、鄉土語言音標學習、建構數學導致學生程度降低」等相關主題之實施及其問題,並期待政府即刻進行綱要修正或補強相關配套策略。教育部為加速推動工作的腳步,特別擬定九年一貫課程深耕計劃,培訓五百名種子教師及課程督學,尤其「課程督學」的設置是前所未有,可見教育部特別重視本計劃的推動。本人因借調教育部參與課程推動小組工作一年,這次有幸被派參加課程督學研習,深感責任重大,希望藉由這次研習活動更了解教改的方向,提昇專業知能。

為期四週的研習課程十分緊湊,如果是一般行政人員是不易吸收的課程,在課程安排上以課程發展與管理為重心,集國內課程專家學者如黃嘉雄、陳伯璋、高新建、游家政、張德銳等教授前來授課,課程內容深廣,獲益非淺。實務以瑞柑國小林文生校長發表「建構統整課程發展的機制」敘述帶領學校發展課程的經驗,讓我們回顧過去推動的例子,發現學校發展課程方向錯誤,白白浪費許多時間,原因是缺乏正確的領導者引導,才造成許多老師的負擔與恐懼。在陳浙雲、李美穗督學推動的成功例子介紹,諸如輔導團組織運作、教學節數規劃、教師進修規劃等都有完整的資料,讓各縣市參與研習的督學、校長、主任共同互動,探討教改一些存在已久的問題,找出未來推動的方向。

李美穗督學特別提到教師為何要進修的理由,教師自我反思專業是否能在現今教育適用,其實進修的方式很多如專業對談、教師成長工作坊、讀書會、教育論壇、課程研習等,只要樂於參加都有助於專業知能的提昇。張德銳教授認為有專業才有明天,教師應透過同儕間的批判求進步,家長進入學校參與校務,也經常質疑教師的專業知能。教師不僅是教學者也是課程設計者、評鑑者,從教師進修中獲取更多專業知能,才能應付日新月異的社會脈動。中央研究院余安邦教授以非教育界來看教育,認為教師應具有人文素養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教師專業要接受評鑑。平心而論,教師在平日教學中缺少檢視自己的教學歷程,加以質疑修正,達到最完善的目標。

張德銳教授以蔡伯遜醫生視病人如親及陳冠妤把問題學生當孩子看待為例,揭示了愛的付出終會有成,如果學得很多但吝於付出愛心,枉費了研習的苦心。在「鬆綁」「學生主體」「開放教育」的理念下,如何讓學生學得好又學得快樂,必須付出更多愛的關懷,在教師引領之下,健康快樂的成長。在余霖、周麗玉、陳慧淑等校長介紹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歷程與成果,分享他們奮鬥成功的果實,如何帶領教師團隊成長茁壯的歷程,經過多少困難環境,建構學校本位課程。因此推展成功的因素要有能力的領導者及一群理想相同的教師群,共創願景,邁向成功之路。

黃部長於開訓時勖勉學員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導引正確的發展方向。在研習期間,范次長三度蒞院聽取大家的心聲,排除一切困難來支持這一次深耕計劃的推動,並期勉所有學員發揮所學,使教育改革在各校深耕,讓台灣的教育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更高的評價。吳司長報告深耕計劃的重點及擔負輔導的任務,協助各校有效推動課程與教學創新,期勉教學深耕種子團隊認清自己的責任,整合縣市資源投入教改。九年一貫課程推動是國家既定政策,毋庸質疑,是全國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必須結合專家、學者、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所形成之教育新團隊,發展課程策略,建構學校的課程藍圖,共同規劃適合學生學習之課程。這次教育部有系統培訓課程督學及深耕種子教師,深入校園提供學校與教師的服務,解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問題,化解執行困境,由「深耕」而「生根」培育縣市菁英人才,成為縣市推動課程改革之主力,成功是可以預期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