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
處在青少年期時,我心裡常感到苦悶。那時我喜歡在家吹豎笛,讓笛聲將一絲淡淡「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輕愁,柔柔吹出,溢滿空間,再讓自己沉醉於那傷感的旋律裡。當時吹得最頻繁的是一首旋律哀怨的樂曲。也許母親常聽我吹那首樂曲,有一回,她驟然告訴我,那首樂曲很好聽,她甚至還會哼。我有一種找到知音人的感覺而雀躍,因為我知道她不是在哄我。
母親逝世後,看到那把黑碌碌的塑膠豎笛,想起了那首青少年時常吹的樂曲,倍加懷念起母親。母親剛逝世的那幾年,我曾不止一次帶著豎笛驅車來到母親長眠的墓地,默默的佇立在母親的墓碑前,凝視著鑲在墓碑上的遺照,用豎笛輕輕的吹起了那首哀怨的樂曲。
對母親,除了思念還是思念。
思念一個已離開了這世界的人,可以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那種悲痛猶如一顆心被千萬隻蠱蟲不停的噬咬著,那是一種心如刀絞,苦不堪言的痛。
我能通過文字抒發對母親的思念,而不識字,卻是母親一生的憾事。據母親回憶時說,她上學堂後,一回她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外婆,拿起母親的生字本,要母親當場寫生字本上的字給她看。母親寫不出,經外婆再三的嚴厲逼問,母親坦言她是叫同學幫她寫。外婆火冒三丈,大發雷霆的怒罵道:「我辛辛苦苦賺錢給你讀書學寫字,你卻把學寫字的機會給了同學!」外婆認為母親既不喜歡讀書,就讓母親輟學。
前不久和孩子逛一間樂器店時,看到一把日本製造的木質的豎笛,木的條紋是那麼的美,整把看起來好精緻,比起那時我老師用的那把木質的豎笛還漂亮許多,讓人愛不釋手。孩子不解為什麼我不買下它。
我不是捨不得花錢買下它,而是不忍「拋棄」那把陪我度過苦澀歲月的、其貌不揚的塑膠豎笛。我無法割捨它曾陪我走過歲月的記憶,無法抹掉因那把豎笛而勾起我對母親思念的情愫。
(本文作者祖籍金門金城鎮,現為新加坡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