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廊橋──廈門行筆記
順濟廟
順濟廟供奉的是媽祖,參訪的信徒很多,這裡也有豐富的木雕和舖砌的石塊,因為靠海為生的人多,因此信奉得特別的虔誠,這裡還有讓人捐瓦片,我們也和大家一起在瓦片上留下姓名,捐我們的一份心意,旁邊的瓦片上也看到有來自金門及台灣的鄉親,特別的有親切感,媽祖的塑像上油黑發亮,顯見信眾的虔誠膜拜,因為廟裡也有一些老樹,因此鳥聲啁啁,群飛充滿活力,讓我印象深刻!
開元寺
位於泉州市西街,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寺,後稱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26年詔改今名。經歷代增建修葺,開元寺成為全國名剎,鼎盛時期有支院百所之多。寺內殿堂佈局嚴整,建築精美。著名作家陳瑞統先生稱讚開元寺是泉州這頂璀燦的花冠上的一顆明珠。
我們來到開元寺,大門口正對面有一面牆,上面書寫有:「紫雲屏」三個字,我因為在金門水頭聽過黃家開基祖黃守恭的故事,據說有一位僧侶要黃守恭把房子捐出蓋寺廟,但黃守恭不願意,因此說出除非桑樹開白蓮花,結果第二天醒來滿桑樹果然開滿白蓮花,因此便將房子捐出,但希望留一個地方讓後世子孫可以供奉,我們在這裡的開元寺果然看見有一處供奉黃守恭的地方,而且也看到桑樹,據說以前原叫紫雲寺,後來在唐朝開元年間 全國所有的寺廟都改為開元寺,便沿用至今;這裡參訪人潮絡繹不絕!
清真寺
這是一座回教的寺廟,留有很多古代的石刻,及古墓的古文物,可以從這些文物知道宗教的流傳,也可以明白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的交流,透過這些文物可以了解歷史的遺跡。
崇武古城
據林金榮說,崇武古城坐落在惠安縣崇武半島上,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頭城,也是我國海防史上保留較完整的史跡。這裡三面臨海,一角連陸,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根據文獻記載,宋元豐二年,始設軍事機構;明洪武年間修築城池,後來,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此屯兵練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防衛措施;至清代,城防體系更趨完善。那時的崇武古城城牆長2455米,高7米,有1304個城堞,四面設城門,城中制高點還建有瞭望台。
到了近代,城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古城被廢棄,部分城牆坍塌,現有城牆是據說按照原貌於1983年重修而成。我們走在崇武古城,隨著林金榮的解說,隨處可見聞名中外的惠安女,她們頭頂斗笠,面遮花巾,短衫下繡花腰帶分外醒目。據金榮說,千百年來,惠安的男子大都出外謀生,尤以打魚或從事石雕為多,由此形成了惠安地區獨特的風習,造就了惠安女子吃苦耐勞賢良的秉性,我們才知道惠安女名聲透京城。
我因為金門舊金城也有一座古城,而有高度的興趣,當我們走在古城牆上,吹著落日下的晚風,風真是很透還有一些冷颼颼,和金門的感覺有些相像,古城啊!吹著相同的風,曾經屹立於雲端,戍守一座城市的安危,那樣的英雄豪邁!如今在夕陽晚風中,安靜如盤石,風中仍可輕聞千古的故事!
福州博物館
我們參觀福州博物館時,適逢三八婦女節,所以門票婦女打對折,顯見中國大陸也開始重視婦女同胞的權益。
博物館內容豐富,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並沒有所有的館都參訪,希望有機會再細細見識,但是當所見已覺行囊飽滿。
像我們看見沈船遺物,有木簽木牌,據金榮解說是商家寄貨用,也看到有香料,可以知道當時為貿易船,可以了解當時航行的路線。
有些墓碑伊斯蘭教中阿文並存,從這些資料可以做為很多研究的基礎;參觀到一些古文物,有些陶瓷器,宋鎏紋已很盛,顯見已有外來風格,青瓷碗有些有搔紋,有一個伊斯蘭教洗手灑水用的器皿,造型很特別,因為金榮的解說我們才了解;還有一些宋朝的墓葬品如衣服,有絲綢的夏服,還有一些蔡襄的相關文物,據金榮說蔡襄因為寫「茶錄」而奠定福建茶的地位,還有一種叫「魂餅」─上有不同動物,可以了解當時的自然生態環境,「陶倉」則表示滿倉滿谷,上面會繪有麻雀來吃。
劉華墓有「四神陶俑」,有一陶餅孔雀,可看出有外國風格─從陶俑可看出當時服飾,髮型,還有十二生肖,鄭和行香牌,從文物可以找到很多研究的蛛絲馬跡。
戲劇館陳展有豐富的手抄本,剪紙,戲服,臉譜、樂器、刀、琴、音樂戲台等,各種表演的模型栩栩如生,陳展的方式也非常多樣化,極為吸引人!
鼓浪嶼
我們坐了渡輪來到鼓浪嶼,這裡都是徒步區,最令我們心儀的是古厝林立,因為是萬國界,所以古厝和洋樓風味交相舖陳,有如金門的水頭,我們邊走邊品評,並且不時的捕捉古厝在時光隧道中的光輝;沿路不時可聽聞優美的音樂聲,素聞這裡有音樂王國之稱,果然名不虛傳!雖然只是一個小島,但是寶貝卻讓人挖不完,我們許下再來的心願!
集美學園
參觀集美學園,讓我萬分佩服陳嘉庚先生,那種為了興學捐輸家財在所不惜,為國育才的精神,是我們共同的典範!有名的廈門大學就是陳先生一手創辦的;尤其金門也是一個僑鄉,也有許多鄉賢前輩為推動教育蓋學校聘老師,我們也不輸人;我們在這裡透過許多石雕,了解陳先生一生為國犧牲奉獻,更透過豐富的石雕了解大陸的各行各業,以及動植物生態的資源,還有少數民族的受重視,顯見中共仍有一些作為是值得肯定的。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