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與魔鬼共織的少女留台夢──探討》夏明珠《的悲劇角色並代序

發布日期:
作者: 白翎。
點閱率:1,135

︽夏明珠︾就是與魔鬼共織美夢的一個樣版。那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少尉醫官││王國輝就是那個魔鬼!已經有了一位端莊婉約又秀麗的女朋友,正等待著他退伍後一起出國留學的他,在初次見到夏明珠如此清麗貌美的佳人時,竟為了要暫時紓解一下被壓抑的情緒,把夏明珠當成目標獵物,定位為「心靈空虛,孤單寂寞時候的臨時伴侶」,這是王國輝的獸性;而陳長慶又賦給他怎樣的人性呢?「王國輝想著,想著:為什麼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科畢業生,也是未來懸壺濟世的醫生,竟然會有如此的思維?於是他低落的情緒不斷地往下沉,沉向一個不齒又矛盾的世界,沉向一個無恥又下賤的深淵裡。」

陳長慶就讓他就在人性和獸性之間掙扎,卻又讓他的獸性凌駕人性之上,如此的內省,在小說中出現了無數次││這也是陳長慶的掙扎。相信人性本善的他,寫不出萬惡不赦的狠角色,只有自慰似的安排了一隻有良知的狼,聊以自慰地暗示:他有良知,只有他的良知暫時被蒙蔽啦;他無心為惡,只是「枯燥乏味、單調又苦悶的軍中生活」,逼使他去和夏明珠玩玩;然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雲彩地解甲歸鄉去。最後,讓他偕女友飄洋過海,「全身而退」地淡出。

於是,夏明珠就無辜地成了祭品。自以為尋到一位如意郎君的她,放棄了對在台求學少東的綺夢,享受著王國輝眼前的愛情、現實的情慾;所以,好友秀菊和雇主罔腰姑仔的警語,都被置之腦後,這是陳長慶要表達的「少女的無知」;而夏明珠的堅信王國輝對她的愛情,和執意要生下腹中的胎兒,以及後來的堅決不接受林森樑的求婚,則是「少女的執著」;隻身赴台覓情郎而不可得,寄居翠玉姨家而去加工區做女工籌措生育費用,咬緊牙根面對現實的夏明珠,表現出「少女的堅強」;在颱風之夜的流產,父親的棄世,以女子之身承繼農耕,則是「少女的苦難」;陳長慶又塑造了一個悲劇角色,一如我在為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螢」再版序的標題││「頹廢中的堅持」,這回,︽夏明珠︾則是十足的「苦難中的堅持」。

這樣的悲劇事件,在當年曾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著;面對那些信誓旦旦的愛情謊言,那些自稱是大商行大工廠少爺的狼,矇騙了一位又一位的夏明珠:像︽夏明珠︾的遭遇,尚能全身而退,還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有的被棄之如敝屣,任其自生自滅;有的忍辱偷生,承受命運的煎熬;有的就此流落異鄉,無臉再見江東父老;有的被安排在田野間的草寮裡待產,面對探視的鄉人淚滿襟;更有的被戰地政務的枷鎖所制,走不出料羅灣,只能在島外島「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的吞淚著::::這就是令人無限唏噓的時代悲劇!

目睹戰地軍管的怪現象

在陳長慶的小說裡,總免不了要對早年的軍管現象提出一些批判與譴責,︽夏明珠︾也不例外,讓我們看看,陳長慶又揭穿了那些怪現象:

一、走後門的求職謀事:所謂的「高官的一句話,或一張紙條」,以當時陳長慶工作的場地,相信看見的總比一般人聽見的還多,那些以什麼乾的濕的女兒妹子,而求得一官半職的現象,如果要說沒有,反而令人詫異!所以一般的草民,在走投無路之下,也只有忍氣吞聲,自艾自嘆啦!雖然夏明珠是沒有門路可走,只得去撞球場當計分小姐,但她從副組長手中拿回的禁書,不就是走後門的一個例子嗎?

二、港口聯檢的肆無忌憚:每當有船班來到,海灘上最常見的景象是:從登陸艇搶灘復活的死老百姓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排著偌長的隊伍,彷若在海沙中留下的那兩排深深的腳印,等候在鐵絲網出口之前,接受翻箱倒櫃式的徹底檢查,一包包綑綁得結結實實的行李,打開後被一件件的抖落,然後呢,怎麼拿回家,那是你家的事啦!本來提在手上的行李,檢查後往往用雙手捧著,也不見得拿得走,動作慢了一點,幾聲吆喝還算是客氣的啦。

三、查扣查禁任我行:當年除了對印刷品的管制,因關係貫澈愚民的思想政策,而無限上綱,做得滴水不漏,警總的禁書目錄,足以媲美四庫全書;為了防止有人泅水對岸,尤其對漂浮物品的管制,更是捕風捉影,籃球要管制,保特瓶要管制,所有的充氣用品,無一不須登記列管、定期檢查的;至於郵寄物品的檢查,如甕中之鱉;而聯檢人員對於精彩的查扣品,有福同享的流傳,更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四、特權人物充肆:那些「吃肉又吸血的人」指責別人「拿著雞毛當令箭,耍耍威風,整整自己的鄉親」;其實,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那些XX隊、XX組的,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人物;至於柏楊筆下的「三作牌」──那些儼然「作之君、作之父、作之師」的警察大人們,他們無所不管,無所不訓,興之所至,連看見有人拿個打火機,也要查問你:會不會抽煙?更是不遑多讓;書中所說的委託大採購溜之不付款、玩樂欠賒不付錢、燈光外洩管制,不過是萬中之一罷了。

五、出入境及機船管制:軍管時期為了防止人口流失,及逃避民防訓練,採取了嚴格的戶籍列管、出入境限制,沒有經過核准,別說是人插翅難飛,連一隻小鳥都飛不出去的;飛機船艦都要有所謂的三聯單、五聯單的查核;再透過登記造冊,所以當年能在半夜時分,得以像人蛇般地擠上登陸艇,已是莫大的恩澤,該感謝的人也不止一簍筐啦!

當然,不會只有以上這些引伸說明的。還是去看本文,會有更多的實況報導的。

就文論文,︽夏明珠︾是批判性勝過文學性的;具備了高度寫真的報導性,或許更吻合了此波︹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編務大革新,以鄉土性為中心的特徵,充分揭示金門戰地的特色,以及為浯島的昨日留下完整的記錄,當然是金門文壇可以發揮的重點方向。而陳長慶的每一部作品,都正是家鄉角落的寫照;我們期待著:更多陳長慶的作品,讓家鄉有更多不同角度的呈現,也讓我們從這些作品裡,走過昨日的金門,看見今日的金門,而一同向明日的金門邁進。

是關懷,也是期待。爰以為序。

(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