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過砲火歲月

發布日期:
作者: 白頭翁。
點閱率:1,015

民國五十八年,也是唸完國二那一年的暑假,為升畢業班準備參加高中聯考,學校舉辦暑期課業輔導,提早先上三年級上學期的主科課程,規定學生每天早上到學校上午四節課。

當時,位於沙美和東埔之間的金沙國中,二層樓工字型的校舍剛剛落成,正中央主體建築特別高聳,還貼著紅色的磁磚,矗立在一片光凸凸的紅泥土高地上,非常耀眼醒目,與不遠的太武山遙遙相對。那樣的建築,既無迷彩偽裝、亦無地勢隱避,在全民皆兵、烽火漫天的戰地金門,顯得格格不入。

按理說,我們是金沙國中第四屆的學生,但學校的前身為金沙初級職業學校,成立於民國五十四年,暫借金沙國小校舍上課。直至當年年底校舍落成,但剛開始遷入,一切因陋就簡,隨後進去的第三、四屆學生,連運動場都還付諸闕如,上體育課,老師帶著學生挖土方整地,或到田野挖草皮置校園環境。

或許,有幸躬逢延長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第一屆,但因國中師資奇缺,學校教師大都是隨軍來台年老的退伍軍人,有些老到可以用「齒危髮凸」來形容。他們來自大江南北,吳儂軟語,各種腔調都有,濃重鄉音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台下的學生仿如鴨子聽雷;少部份來自台灣的老師,大都是三專或五專畢業生,年紀很輕,由於金門剛剛歷經「八二三砲戰」,兵慌馬亂,民不聊生,一般孩子唸完小學後都輟學在家,或投考第三士校當兵吃大米飯,適逢延長國教,許多輟學多年的國小畢業生,也不願放棄升國中的機會,因此,當年我們的級任導師剛畢業於五專,而班上有一位學生竟比老師大了二歲,大家見怪不怪!

其實,新校舍剛落成,不但百廢待舉,就連上、下課的鐘,還由工友手持一個銅製鈴鐺,分別跑大樓兩邊,站在教室外用力搖呀搖。而負責搖鈴的工友,年紀也很輕,每天站在教室外看腕錶等時間搖鈴,學生都很頑皮,常常與他嬉戲,形同兄弟一般,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隔閡!

就在國二暑假課業輔導期間,有一天早上,我騎著腳踏車匆匆趕去學校,一進校門,發覺同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人人驚恐萬分,有些同學還掩面哭泣,因為,搖鈴的工友晚上值班,還在教務處用手推油印機,幫我們一張張印考卷,不幸被宣傳彈直接命中死了,校園籠罩著一片哀悽的氣氛,而且,也沒有人搖鈴,大家徘徊在教室外無心上課。原本要幫大家上數學課的張森慶老師,暑假沒有返台,特別留在金門,他哭腫了眼,大概是一整夜沒睡,露出蒼白疲憊的臉龐,頻頻安慰同學「不要怕,要好好讀書,化悲憤為力量,報效國家!」

平常,我很好奇,自認膽子很大,不管在村子裡、或在校園裡,那裡中了砲彈,房子倒了或有人傷亡,聽人家說不能滿足好奇心,非要看個究竟、瞧個仔細不可。既然學校發生這麼悲慘的事,豈能錯過機會,於是,我偷偷繞過辦公廳,跑到教務處的後側,但見玻璃窗破了一個洞,探頭向裡頭看,教務處裡滿室凌亂,桌椅東倒西歪,一張被炸爛的桌子底下,地面上一大攤鮮紅的血漿,一截穿著球鞋的斷腿還斜躺在那裡,那情那景,真的叫人怵目心驚!據說,工友除了被砲彈頭直接打斷大腿,最大的致命傷,是另一塊彈片穿進臂部嚴重失血,才會急救無效不幸身亡!

三十幾年來,砲聲已很遙遠,當年理大光頭的國中生,都即將步入知天命的老翁,其間雖然一直很好奇,也很大膽,看過無數可怕的畫面,但是,除了在電視和電影上,再也沒有看過比工友被砲彈打死的情景更可怕。我一直不懂,孩子上學的校園,為什麼要常常挨砲轟?敲鐘的工友為什麼要身首異處慘死?

烽火漫天的年代,走過砲火歲月,今天回想起來,依然心有餘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