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過時的俗語話》死尪折扁擔死某弄破硿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1,053
字型大小:

死尪折扁擔 死某弄破硿

早時勞動分工是「男耕女織」,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內」。夫妻不幸失去一方都會給家庭帶來災難,所以又有俗語說:無爸無通食,無母臘什杓,說明儘管貧困,但祗要父母健在便是子女的幸福。

扁擔是農業社會男人謀生的主要工具,無論是長年出外給人當長工,還是季節幫人打短工,都需要扁擔和繩子,因為這是當時主要的搬運工具,特別是上山砍柴,下田跳五穀,碼頭搬行李,更是離不開扁擔,所以有句俗話叫「君子落薄,扁擔箍落(一種用篾編製圓形挑柴工具)」,說明人在困難的時候,更需要依賴扁擔維持生計。明代陳鐸一曲︽正宮醉太平‧挑擔︾唱道:「麻繩是知己,扁擔是相識,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閒一日」,扁擔與窮人的生活關係,由此可見一斑。所以家中失去丈夫,自然與「折扁擔」沒有什麼兩樣。

扁擔一般是木製平直扁體,除「扁擔胚」外都有刨光甚至塗抹桐油,兩端各釘有一粒或兩粒的「扁擔鼻」,防止挑擔時繩子移動,所以有句俗話說「扁擔著(要)鉗,體面著錢」,說明「扁擔鼻」除了有固定繩子的功用外,還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比較好的扁擔是「翹擔」,它的木質好,表面烏黑發亮。一九九五年廈門市文物處長陳可強先生到同安徵集民俗文物到新加坡參加「來看來時路」的展覽。同安收藏學會會長吳鶴立先生提供一把他的祖父自南洋帶回來的「翹擔」,是用「鹹皮膠」木料刨製,長一‧八米,中間最寬處七釐米,兩頭上翹,形似上弦月芽,所以有則童謠謎語就叫:翹甲翹扁擔,圓卡圓篩斗;來初三,去廿九(謎底即月亮)。這種扁擔挑起擔子走路,上下顫動,可以減輕對肩膀的壓力,農村青年喜歡用它,因為可以展現「少年家」挑擔跑路的英姿。

「硿」是從前家庭盛飯的器皿。早期物質缺乏,不是「做忌」或「佛生日」,吃頓乾飯並不容易,所以多數的「硿」是用來盛稀飯,因而叫做「糜硿」。同安生產的陶硿裝水盛飯不易「臭酸」,所以深受各地青睞。民國版︽同安縣志︾卷十八記載,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年)洪天香創設的坑仔口磁窯,「製造大矼、硿砵、烘爐,磁鍋各種,銷售本地、漳碼、臺灣、金廈、呂宋各處,器雖粗而價極廉,且盛水可耐久而不反質。」操勞家務從前是婦女(尤其是主婦)的事,男人田裡回家可以「腳翹吹洞簫」,婦女則要忙碌鼎頂灶下,所以有句俗語說:「查某仔(女兒)飼大做媳婦,婦女生成管家務」。家中沒了老婆,一時無人「煮吃摸家內」,連孩子也是沒人帶,所以有首︽死某歌︾唱道:「正月算來是新正,少年死某真歹命。阮某放心注你走,留阮乾埔(男人)腰細囝(照管小孩)」,這種「弄破硿」的悽景確實令人鼻酸。

現在家庭生活普遍提高,男女在家中的地位日趨平等,謀生的手段也多種多樣。扁擔作為農村生產中短距離的勞動工具還可以看到,但已不是謀生的主要工具。一般家庭中使用的「硿」已被各種美觀實用的鐵磁器具所替代,家庭生活設施是「吃糧不用挑,飲水不用吊,燒飯不用草,熱天有空調」,扁擔和磁硿就沒有多大實用價值了。又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家庭子女少,萬一父母一方發生不幸,依靠個人的奮鬥,社會的支持,一般都能很快走出困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