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書寫戰役史蹟】由大膽上的「紀念碑誌」兼談大二膽戰役

發布日期:
作者: 鄭有諒。
點閱率:2,065
字型大小:

因新冠疫情的因素,大膽暫時關閉觀光一段時日未開放,疫情逐漸解除,2020老兵召集令,「金門之光,重返榮耀」即將於九月三日重新啟動,讓遊客能重登斯島,縣政府也針對導遊及解說員做了再培訓加強訓練,想必是很多人在期待,為何期待大膽去旅行,除了大膽島的神祕色彩及各軍事遺跡之外,有一座「大膽戰役勝利紀念碑」為紀念大二膽戰役壯烈犧牲及戰役發生經過情形,極富意義及令人彌足感懷,上島之遊客必定要前往敬悼一下,能更加深瞭解大二膽戰役守軍的艱辛及偉大,今年適逢大二膽戰役勝利七十週年紀念,茲將整個建碑的情形及紀念碑誌的內容概述如下:
首先介紹大二膽戰役發生經過情形:
 大二膽島位於烈嶼西南,與廈門形成等邊三角形,大膽島面積零點七九平方公里,二膽島面積零點二八平方公里,互為犄角形險勢勝為扼控廈門港交通之重要據點。
 共軍在民國38年古寧頭戰敗後,認清以大部隊登陸攻擊行動攻取金門,必將付出極大的代價,亦很難攫取金門;於是便想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採取「逐島攻略」,企圖攻取大、二膽據點,因此他們決定用快速進擊的方式,能在二個半小時內「解放」大、二膽島。所以共軍喊出:「要保證放響進攻金、台的第一步,堅決打下大、二膽島」的狂話。
當時敵我雙方攻守的作戰兵力:
 共軍進犯的主力為:第二十九軍八十六師二五八團一個營四個連的兵力,加上重機槍與六○砲等700餘人、進攻指揮官包成。
 我軍部隊:第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第一營(欠)約300餘之兵力,指揮官史恆豐。民國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十九時三十分,共軍攻擊部隊分成兩個突擊連與兩個預備連,於廈門大學海灘地區分乘機帆船二十七艘,在白石砲台、溪頭、塔頭、浯嶼等岸砲的掩護下出發,分由東西兩側在大膽腹部之中央沙灘登陸,進行所謂的「中央突破」、「兩側撕開」戰術,企圖占領大膽島。
 二十六日二十一時,共軍先頭部隊已於北山高地南端海灘登陸,旋即攻佔北山高地;二十一時四十分共軍主力在南山高地北端海灘登陸,並企圖攻佔南山高地,雙方因而發生激戰。二十七日七時,守軍史恆豐營長依當時狀況判斷,共軍後援船團受潮汐影響已無法再次增援,遂抽調所有兵力斷然對敵軍發動總攻擊,激戰至十時四十分,盡殲共軍,恢復全部陣地。
 另有共軍三十餘人,在此次戰鬥中,乘船向二膽島進犯,當敵船甫抵灘頭,我僅有的三名守軍戰士,孤注一擲攜衝鋒槍跳出戰壕,大呼繳械,共軍為之氣奪,全船未有任何抵抗,即束手就縛。
 二十七日中午,共軍仍有大木船五艘,企圖登大膽增援,我守軍不待敵軍靠岸,即行射擊,敵船倉惶逃回廈門。
 大、二膽大捷,我守軍沉著應戰,勇猛反擊,故能掌握軍心,克敵致果。此役除溺死於海中者,計殲敵三百餘人,俘擄共軍二五二人,戰利品甚多。民國四十年十月,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先生巡視大膽,以守軍光榮勇敢的戰績,乃題贈:「大膽者,方能負起反攻復國之大擔」因此,「大擔」乃改名「大膽」,勉勵官兵復國建國之重責大任。
 然而戰役過後六十周年,國防部為號召當年參戰的大二膽官兵重返英雄島,由當年的營長史恆豐將軍領隊,舉辦勝利60週年紀念大會及重新立碑悼念戰役為國犧牲陣亡官兵表達崇高敬意,特立紀念碑,意義非凡,因在金門榮服處服務,參與協助碑文之撰寫及提供碑址設計的意見參考,深獲金防部及國防部的同意,將其概略碑址及地點說明如下:
紀念碑址選定當初登陸的地點,是以時鐘圓環作為歷史軌跡,以三十九座砲筒標記著三十九年事發的時間,圓環內指針的標示將時針與分針銘刻著七月二十六日砲擊時間六點十分,立於圓環中央為紀念石碑,兩面均雋刻碑文,四周植種四季變化的花草象徵著於無常變幻生命中對照著事蹟的永恆及承先啟後的永續精神。
  紀念碑正面雋刻楷書「大二膽戰役紀念碑」八個字;背面雋刻紀念碑文。
大二膽戰役六十周年紀念碑誌:
  大膽肩鴻鉅戍邊靖海疆
  三谿垂典範兩擔固金湯
  周甲懷勳績千秋耀莒光
  樹碑昭偉烈紀勝史流芳
  夫以彈丸蕞爾繫大局安危者,其惟大二膽呼!兩島控廈門港航道,不獨拱衛金門南海防線,亦猶台澎之屏障也。民國卅九年七月廿六日,共軍以約七百餘眾,自廈門乘廿七艘機帆船夜襲,企圖據此窺伺金台;我守軍三谿部隊營長史恒豐,
料敵制機,指揮三百官兵,奮勇殲敵,大獲全勝;經國先生曾題「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以嘉勗焉。今逢斯役六十周年,為緬懷當年參戰官兵有我無敵、犧牲奉獻精神,並向陣亡官兵表達崇高敬意,特立紀念碑,銘誌國人毋忘英靈、軫念忠藎之至忱。金門防衛指揮部敬立/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紀念碑文共計292個字,由作者協助撰述,其中在紀念碑誌中特地強調「三谿垂典範」,主要是大膽戰役為我守軍75師225團第1營屬三谿部隊,當年佈防島上的部隊係38年,國軍慘敗,江西人奮勇而起,響應徵召:「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一師」十萬大軍之75師,即從江西之金谿,資谿,貴谿一甲一兵征集而來之子弟,將士用命,英勇奮戰,可歌可泣如炊事班長周玉山江西上饒人,憑手榴彈摧毀犯敵,不幸彈盡援絕而成仁,譽為「三谿之神」,如傳令賴生明江西奉新子弟,冒火線受傷,完成傳令,堅忍不拔,奉為「三谿之魂」,並題「莒光樓」三個字,萬古流芳。台海三戰三捷轉危為安,1950年7月26日大二膽戰役,三谿部隊,金谿,資谿,貴谿225團(貴谿)第一營戍守大二膽島,功不可歿。誠如當初史學家評論說:假如沒有胡璉忠誠睿智的武德,就沒有江西子弟的義勇投效,沒有江西子弟的義勇投效,就沒有十二兵團的重建,沒有十二兵團的重建,就沒有三戰三捷的勝利,就沒有中華民國的安定,臺灣的繁榮進步,這就是對江西人在臺海三戰三捷的真正評價,故大膽島選在六十周年建立紀念碑,並在碑誌中,特別為江西之三谿精神垂典範記載之,供人敬仰,莫讓世人遺忘矣。
之後為供世人悼念75師剿匪而犧牲的陣亡將士,特又在民國四十五年五月由駐防烈嶼的三谿部隊75師之工兵部隊,在烈嶼構建軍人公墓,以埋骨英魂,並由于右任題「國軍第五軍第75師剿匪陣亡將士紀念塔」,蔣中正題「精忠衛國」,及三谿部隊75師之工兵部隊題「節義千秋」,75師師長汪光堯題「-魂遊碧落千秋大節耀人間-」等等之紀念碑詞,以慰三谿部隊在古寧頭、登步、大二膽戰役的犧牲奉獻,創造了臺海三戰三捷的偉大勝利。
 紀念碑塔下方刻有:忠烈昭史,板蕩失城,功在黨國,浩氣長存。說明如下:
  民國37年春,政府為加強戡亂軍力,乃令第十八軍擴編;該軍以第一一八師之第三五三團及軍、師屬4個工兵營編成第九十一團,與該軍之新兵團及各師直屬部隊之一部,於同年7月1日,在河南遂平編成陸軍第七十五旅,旋於8月擴編為第七十五師;同年11月參加徐蚌會戰,與共軍鏖戰兼旬,旋於12月15日奉命突圍,轉進武漢整補;翌年元月,師於南京及武漢收容突圍之官兵,再於武昌重新編成第七十五師;旋於贛經閩、粵邊區,於同年10月由汕頭船運舟山;11月師第二二四團參加登步戰役;39年5月,由舟山轉進來臺,6月,該師奉調金門,改隸第五軍,接替烈嶼、大二擔島守備任務;7月26日夜,共軍陳毅之部第十九軍所屬之第八十六師,以其第二五八團之一個加強營,向我大擔進犯,師之第二二五團第一營之兩個連,由營長史恆豐少校指揮,沈著應戰,於27日晨,將犯敵全數擊退,是為大二擔戰役。(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