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打雙不打──導讀螢火蟲映像體
這本書中僅有唯一一張他的大阿明的照片,就是一臉茫然坐在飯桌上聽阿公與母親討論阿遠嫂去台灣,還有年輕人都要去台灣的那一幕,那樣不確定的一張定格照片,我始終感覺像是一首詩,是連他自己本身都說不出來的情境,即使多年之後,我們相識,當朋友問起他讀完書以後到底要做什麼的時候,他仍是像十六歲,高職二年級的時候,一樣的茫然。
飾演金枝嫂的黎明玲是金門縣政府的員工,我應該這麼說,如果你不是那種浪漫愛玩的人,在金門又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裡確實很適合終老,而她說,她喜歡那樣親近的感覺,不像我們台北人,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私生活裡有某些部份你就是不能參與。她說台灣大,好像那兒是繁花似錦的溫暖南方,交通便捷,但是容易塞車而且噪音很多,不像在這兒,出個門一會兒目的地就到了,出去回家都花不了太多時間,相對的,你也不能拿塞車當成上班遲到的藉口,像我都得老實的抓抓頭說:「我睡遲了,馬上過去」。但這裡確實是個適合成長、適合終老的地方,其實,人類的努力不就是在找這樣一個地方的嗎?像金門這樣一個不用追星逐月的地方,白天,舉目皆風景,你擁有一片向陽的風景,晚上抬起頭來,你就可以看到一閃一閃的星星,我相信站哨的阿兵哥在兩個小時的哨兵中,看到的流星足以許下心中所有的心願,只是,我們似乎是常常努力錯了方向,因為問起大阿明和小阿明,都覺得台灣比較大,比較好,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道,儘管我是從那邊最繁華的城市過來的。只是好像,毋論時代如何進步,安於現狀的人太少,披星戴月不斷追逐求新求變的人太多,於是人們似乎永遠都無法掙脫追逐的枷鎖。
終於,現實生活與劇中的阿明確實都在十八歲時離開了金門,我很高興認識他,沒有想到,在邊閱讀邊書寫的情況下,現實生活中,我竟然真的認識阿明,我也知道他有一個喜歡好久好久的女生,她在金門,但是從暗戀她到表白都要放在心裡千折百轉的他來說,我真覺得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我認識的大阿明他確實是一個十分害羞的男孩,我很高興,我的城市,沒有污染或是帶壞了這個男孩。
境頭最末,十八歲即將離金的阿明與金枝嫂並肩走著,金枝嫂囑著阿明把剛求來的平安符掛上吧!阿明楞了楞,補進了自己的聲音:「喔!」老人家們總是這樣的,也總是迷信的,他們相信子孫們脖子上的平安符可以讓他們活的平安而不涉入危險,他們母子倆經過許多已點起「照路燈」的人家,讓我讀出那應該是農曆七月。
這一趟上台灣的路是由不放心的阿公領著他去新頭碼頭坐船的,阿公一直都是最煩惱祖宗留下的祖田沒人可以耕種的人,但是現在的他讓阿明覺得自己獲得一種溫柔的理解,堅定的支持,阿明自己從來都不知道,一個人的溫柔竟有著這麼大的力量,並且給他勇氣去一窺吳鈞堯筆下那個中原的所在,原來,溫柔竟然可以到的了這麼遠的地方,我和阿公都是一臉男性的堅強表情,我讀著,一瞬間,覺得幸福升上來。
後來,阿明看到歐陽麗芬(阿芬)和一個阿兵哥手牽手的也來等船,意外遇見了阿明跟阿公,他們倆的手不好意思的分開了,但後來阿明和阿公不看他們了,阿明只偷偷的瞥她,看到她輕輕搥了一下阿兵哥的肩頭,又哭又笑的,撒嬌耍賴的模樣,她聽他說的時候,她微笑的聽,顯得溫柔而理解,阿明輕笑了一下,這舉動一點也不像是他小時候認識的那個阿芬。看他斯文秀氣,談吐不凡,彷若是腹中有書氣自華的一股氣質,也許他們是真心的,他也會善待她的,不過據說阿芬的媽媽不同意,阿公說:「嫁那麼遠,免講也不答應。」阿明突然想起小時候玩剪紙遊戲時,她握剪刀的方式,也想起那時她和弟弟阿寶搶打火機的情況,歷歷在目啊!但那個時代,女人有能力嫁個好婆家比有能力謀生重要的多了,不是嗎?那嫁去哪兒,真的有差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