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謝棲仔」的年代

發布日期:
作者: 奎山。
點閱率:943
字型大小:

知名民俗專家、祖籍金門賢厝的顏立水先生,曾在其大作中,貼切提引一句俗諺,說:貧段乾埔愛種麥,貧段查某愛作客。充份刻劃出四、五十年家鄉農村生活,民眾勤惰場景,祇要有種田經驗,皆曉得種麥最「軟路」(輕鬆),麥種往田裡撒一撒,便無需施肥翻土,費工照料。至於愛作客,情形亦然,婦女回後頭厝(娘家),受到人客般的照顧,又可短暫遠離乾家(婆婆)視線,當然「喜歡」,且樂此不疲。而筆者在斑鳩尚未發翅股的囝仔時代,與貧段乾埔、查某,有部份雷同的情形,祇是喜好不同,我喜歡厝邊頭尾、老嬸婆、老祖嬤,於入夜時分,在村庄裡進行「謝棲仔」的儀式,看倌若是六、七年級以上新生,可能不知道「謝棲仔」係啥米碗糕,就筆者所知:「謝棲仔」,是家裡有新出生幼兒,受到驚嚇、晚上哭鬧不停,而新手上路,缺乏經驗的新媽媽,在哄騙無門、束手無策的情形下,祇有由其婆婆,或是更老輩的祖嬤出面,準備香燭供品,在指定的方位,進行「謝棲仔」的酬神儀式,其中之供品,及祭拜方位選定,均有門道及路數,供品為簡易牲禮,多數為四、五兩水煮三層肉一塊、紅粿一個、番仔餅三至五片,也有不用豬肉,以自家捕捉的煎黃甲魚一條替代,至於祭拜方位選定,必須央請村庄內目頭巧(聰慧)懂得看「通書」的能人,查閱幼兒受驚嚇,到底觸犯何方值日遊神,並按「通書」所載之東、南、西、北那一方位,步行幾個步伐,於入夜幾時,執行「謝棲仔」酬神儀式,走筆至此,看倌若問我「謝棲仔」,到底能否治好幼兒驚嚇?或是執行「謝棲仔」,為何一定要村中老婦,而非村中阿公呢?說真格的,治好與否,我不知道,端看老阿嬤手執清香,虔誠跪拜,與神明溝通良久、良久,喃喃自語,話不間斷的功力,便非阿公所能比擬及取代,且若執意追根其功效,應是艱苦的年代,家鄉金門醫療資源嚴重缺乏,諸如「謝棲仔」等酬神拜佛的儀式,便是化解病痛的一帖良方,更是解除日常諸多無奈的安定劑。而前述「謝棲仔」儀式,概已交代差不多,接著是筆者喜歡看人家「謝棲仔」的原委,首先強調「喜歡」,非我專利,當年與我同齡「囝仔伴」,個個都喜歡,並非我們當年缺乏同情心,也不是對「謝棲仔」者幸災樂禍,所謂「喜歡」是眾人目標一致,看中「謝棲仔」儀式結束後,所遺留下來的「供品」,話說昔日艱困年代,食用物資奇缺,平日三餐雖能以地瓜加水,摻雜數得出來的幾粒米下鍋合煮果腹,真正能吃到肉類,除了年節、王爺做醮、祖先做忌等重要節日,才會出現所謂肉類,而本文所提到的「謝棲仔」儀式,在一年當中,三不五時便會出現的戲碼,而其中所遺留下來的供品,便是我們這群「囝仔」爭相搶食、打牙祭的珍饈,雖說在搶食過程,經常得挨長輩以:撿食「棲仔」的供品,會換來自己踩到棲仔、會導致腹痛、拉肚子的言語恫嚇。或訓斥:「飫癆」(貪吃),「三瀉連回」(失顏面)等難聽的話,然美食當前,我們這群所謂的「飫癆囝仔」,當然不理會長輩的訓斥,照樣搶食得來不易的供品。說也奇怪,當年與我鬥陣撿食「棲仔」供品的囝仔,沒有人踩到「棲仔」,也沒有人鬧肚子痛,更不是長輩訓斥的無理,其中的原因應是艱苦的年代,神明對我們這群「飫癆囝仔」,特別愛顧垂憐,不忍苛責之故。反觀現代的「囝子兄」,受益於時代豐衣足食的轉輪庇佑,早已不知「飫飢失頓」為何物,而村庄「謝棲仔」盛況不再,不是因老嬸婆、老祖嬤們,相繼作古歸天而落幕,真正的原因是現代小兒科醫生的聽筒,早已戰勝取代村庄老婦的三炷清香,而令筆者最為魂牽夢繫的「棲仔供品」,也早已被丟入時代熔爐化為灰燼,再也尋不到、找不著,然不能忘懷的「心」卻始終如一,揮之不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