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藝文觀摩記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績鑫。
點閱率:968

今夕何夕,維暮之春,既有良侶,亦有芳辰,:::(許鍾斗︽叢青軒集‧暮春郊遊︾)

試想著明代萬曆會元許獬,當初在何種心情之下,做出這首美麗的詩篇,然而在金城鎮文化義工隊五月初整團出訪時,筆者卻能感受出這般心情滋味,能出外見識的心情是歡愉的,是難掩興奮的,芳辰良侶,輕裝簡從,縱有SARS平白激起部分漣漪,部分耳語,但心情始終調整至最平靜,以平常心看待這趟北台灣藝文觀摩之旅。

用心的規劃,周全的防護,是對抗外來不確定變數的唯一準備,在這次出訪過程中,承辦人員細心的一些小動作,讓原先心中的疑問,頓時少了一大半,耳溫固定的測量,清潔工作持續進行,無非就在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的信念下堅持,也才能使大家放下心防輕鬆出遊。

新莊是首站,一下飛機驅車直至,一見碩大完整的新莊藝文中心,中心前廣場腹地極大,定是平日活動的好處所,中心內明亮的大川堂,登時令人眼光一亮,台北的滂沱大雨,絲毫未澆熄團員的心情,反有漸漸升溫之勢,迎面而來的是一位年輕的女主任,伴隨著當地電視台及報社記者,展現出歡迎的熱忱及重視,該中心定位分明,入門川堂旁即是二間五十坪大的展覽區,可同時展出或兼容並蓄二種不同類型的藝文展出或擴大展出,當日正有一班工作人員在右側覽區為著下一個檔期的展出規劃著,忙進忙出,也不忘給客人一個微笑及問候,充分展現了在地人的熱情及禮貌,往川堂前方走去,是新莊當地窯燒的成果,那是一幅由當地數十個家庭捏製並拼湊而成的新莊縣地圖,每一個作品約四十公分見方,橫十二縱八,九十六的組合,足足佔有一個牆面,在在展現當地窯燒的特色,眼尖的團員在觀賞這幅巨大的陶作時,發現了「瓊林」的地名,當場新莊又和金門有著進一步的「地名關係」,而為大家所津津樂道,陶作旁是一櫃木隅藝術品,這也是當地流傳的傳統文化「布袋戲木偶」,為後人所小心呵護著,這是當時人們作息休閒後的娛樂,功成身退後,成為觀賞及展覽的用途。大夥們再往展演廳移動,這個有特色的展演廳是採棒球外野席位的觀念設計的,又有碩大的舞台,足足有平日所見二倍之大,團員嘖嘖稱棒,畢竟良好的環境才能吸引良好的演出者,良好的溝通及邀請,才能使良好的設施與團體,發揮出水準,彼此相得益彰。

新莊是一個極力轉型的市鎮,由其中心大力洽辦高水準的展出及演出,希冀透過名人的駐足,提昇節目的層次及縣民的水準,在魚水相助之下,受惠的是一般百姓,提昇的是下一代的視野,當然在地的藝術者,更是長年支持的力量,發揚在地文化,吸取外界新知,一番水乳交融,別具特色的響宴,便是在地人的福氣。

或許就是這樣的理念,我們一再看到當地陶藝品的展現,木偶品的陳列,在地藝術工作者竭力的表現及維護著部分即將失傳的工藝,新莊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所謂的年輕,是開化發始的晚,依該地的出版品︽話說新莊︾載:「目前發現的最早墾照,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也或許是清朝以後,文物保存較易,由該地所出刊的刊物一再而再的光榮的強調著,如同各地方的文史工作者一般,長年為文史傳承而努力著,亦誠如陳其南所說的:「懷舊也是一種情感的昇華與發洩,似乎特別適合我們這些文人與文化工作者的生活習性,甚至有時候希望這些事事物物可以在變遷的潮流中被凍結起來,隨時可以拿出來把玩。事實上,這是不可能,也是不完全合理的想法,處在這種矛盾的現實中,我們也有責任去思考一條出路,如何讓這些傳統的保留,在生活中有它的實質意義與價值,讓歷史和社會的主角│地方和社區的居民,從實際生活價值觀中自發地結合起來,永續起來。(李錫隆︽金門島地釆風︾陳其南序文)」也或許我們開始有著李錫隆的那種「發覺本身對自己所熟悉的鄉園竟是有那麼多的隔膜」(李錫隆︽金門島地釆風︾),而重拾最為親近的環境也最容易疏忽的這一個家鄉地,或許是這新莊開始,看著當地如此細心的作法,在心情上有所感觸吧!

當晚下榻宜蘭縣礁溪鄉,慕名已久,終能親自一探,一如觀光客一般,不免俗的飯店安頓後,即往街道行走,有人說過:「城市和人一般,是無法一眼看透的」,胡寶林亦言:「旅人永遠無法去理解一個城市,除非住下來,除非讀史書,也細讀這個城市。(胡寶林︽都市生活的希望︾頁八六)」,當然了,連街道轉彎後的狀況都不清楚,如何去看透,看的第一眼只是對這城市的第一印象,是都市呈現出的意象,都市本身的自然條件及當地的文化及產業等,是構築一個城市的意象,另外廣告的宣揚,有著加分的效果,長期以來,在未踏入該地之前,美好的片段,已長期深留心中,外地人是不太可能看到一個地方的黑暗角落,窮困地帶,它們看到的是由當地導遊主導的參觀線,是一個經過設計、包裝、甚至商業的,通常停留在當地特產店的時間不亞於景點的時間,除非是識途老馬,除非是自助旅行,除非像龍應台一樣,悠閒的在金門騎單車,如此才能深入探討,並找到自己的需要。礁溪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宜蘭的特色是如何營造及維護,如今,有機會深入其間,想循著自已的疑問,找尋著想要的答案,然而畢竟是停留一夜,轉瞬一訪,所知有限,但當地特色的聚焦,政府出版品的用心規劃,網路資訊的便捷取得,密集的廣告及口碑的維護等條件,著實吸引著觀光客的造訪,也是在由縣市政府搭配一連串的配套旅遊,使礁溪鄉不再是一個鄉,而是宜蘭縣整體發展觀光的一個環節,少了各自為政的距離,處處充滿共存共榮的團結,畢竟是小地方,惟有團結,才能創造大空間,才能期待雙贏。當晚就在宜蘭的鄉下,渡過了一夜既樸實又現代,既安靜又溫馨的夜晚,以備明日的行程。

(上)

回頁首